说句实在话,你们看诺兰电影是为了“受虐”还是为了“感受”?
全网铺天盖地地剧透,十个人有十种说法,最后归结于一点:你们自己去感受吧!
这么多年来,诺兰的套路和反套路基本已经明了,一个简单的故事被无限放大,装置在时间、空间甚至宇宙当中,环中环,扣中扣,怎么复杂怎么来?仿佛他就坐在你旁边对你说:老子就是故意的。
事实上,诺兰并不是玩概念玩得最猛的,却是最精细的,想当年沃卓斯基兄弟联合汤姆·提克威拍摄的《云图》引来一片恶评,不久后人们才发现他们玩时间和永恒的概念玩出了高级的宿命感。
而之前诺兰把《星际穿越》拍得如此感人至深,大家一致认为诺兰终于变得人性而不再机械化了,所以《敦刻尔克》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影评人对诺兰的偏见,他的自我表达得到了奥斯卡的提名认可。
《信条》被所有人称为“救市之作”,在疫情肆虐的这段日子,他的《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火热上映,《信条》更是吊足了人们的口味,沉默三年,诺兰又玩出了什么新花样成为了影迷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紧接着,各种“实景拍摄”“概念先知”“真实飞机轰炸”的宣传物料让所有影迷期待不已,甚至还各种推测,各种挖掘电影的各种具体内容。
然而《信条》终于上映后,有一半影迷已经闭嘴,另外三分之一影迷开始二刷三刷来解构《信条》,还有一些影迷只说:“像做了一场梦,梦里发生了什么?醒来就忘了。”
那么看完《信条》后,我在思考的有两点。
第一是诺兰为什么要拍摄这样一个看上去不大灵光的故事?
第二是我们为什么而看电影?
这回到了一个很本质的现象,人人都爱诺兰,但不是人人都懂诺兰,我懂吗?我也不懂,可我仍然想去看,好奇感在我们身上从未消失过,哪怕我们知道这是一场做梦的电影,却还是要潜梦而行。
诺兰的导演价值再次体现得淋漓尽致,叫他“诺神”并不为过,在科技概念艺术的这条道路上,他仍然是大玩家,也是大赢家。
只是我们同样要思考一个东西,《信条》算不算得上一部佳作?
电影始终是门“感性”的艺术,我们看电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不是理性推测某种东西,诺兰却要打破这种规则,而且他希望我们在这种规则里兜圈子,还转得不亦乐乎。
相比较另一位概念玩家丹尼斯·维伦纽瓦,诺兰的电影留白感几乎很少,《信条》更不用说了,台词都没整明白,还要去计算逆行和正行世界的人物契机、发生因果以及时间线。
刷一遍够吗?显然不够;
但我会刷第二遍吗?不会。
因为我的目的性也很明确,我只想跟随主角的视角去走一次,一次就够了,再多也无事于补,过去了就过去了,这是电影里反复出现的台词,也是我看《信条》感受到的结果,不必再去挑衅自己的认知。
可《信条》算得上一部好片,但离“佳作”嘛,显然比《敦刻尔克》差一些。
一个特工怎么样也不会打一场没准备的战役,可是这场战役有些荒唐,一个掌控着世界命运存亡的大反派,他毁灭世界的缘由也有些不可思议,自己得了癌症想让全世界陪葬,让环境新生,毁灭现有的,滋生另一个世界的开端。
这是我觉得诺兰人物设定的荒唐,不够立体,不够全面。
当然,人们也不太关心他背后的故事,大都是跟随着主角的际遇在游走,想看看他怎么样去破局,又想探究逆行世界的秘密。
结果自己都已混乱,分不清到底是在逆行世界还是平行世界,更分不清过去、未来、现在进行时的游戏规则。
看一部电影很大程度上需要耗费更多的是自己的情感,可这却是诺兰极力想抛弃的,唯一让人们感到动容的竟然还是两个男人之间的友谊。
为什么是他抛弃的?而非是他做不到的?
他不是一个感情高手,就算《星际穿越》如此感人,却也有些直白,甚至没有李安的《双子杀手》那般含蓄内敛。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不同,兴趣不同以及创作手法不同,所以我们刨根问底显得毫无意义,旁人若问我《信条》说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也只能摇摇头,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能说:“你自己去看吧!”因为这是一部无法剧透的电影。
主题性不明确成为了诺兰《信条》致命的缺点,无所谓他要玩什么时间空间概念,回归到电影,他要传递的是什么比较重要。
我们来看看他过去的片子,《追随》表达的是隐匿的存在主义,《记忆碎片》探讨的是过去与新生,《蝙蝠侠前传》三部曲表达的其实是普世下的芸芸众生,《盗梦空间》阐述的则是梦境的虚无和时间的真实性,《敦刻尔克》则对战争下的命运浮沉感到悲痛。那《信条》呢?除了时空倒流的概念,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这是我比较关注的,也是我所感到惋惜的。
诺兰说希望人们通过《信条》可以从逆行和顺行的两个角度思考问题。
男主角是当局者,他要阻止战争的发生,在逆行的世界中完成任务,到头来却发现过去不可得,未来亦不可得,他要独自面对现在的境遇,而至始至终,是未来的自己在隐隐操控着自己,从而形成一个时间闭环。
的确,我们可以看到几个主题的若隐若现,如过去的覆灭感,自由至上的人性爆发点,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思考意义。
但当你探讨的东西太多后,所有的真实性会被概念和画面掩盖,也会被逆转的时空彻底淹没。
到头来,我们真的只做了一场梦,这场梦里,鸟儿在倒着飞翔,人儿在倒着奔跑,时空机器在倒着旋转,而你也像转了一圈回到原点,那个原点,是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尼尔释怀一笑说:“你的起点就是我的终点。”
这唯一的情感联系点仍然是现在与未来的对话,诚如台词所说:“这是一个混沌的世界。”
混沌之中,必生两极,一半顺时,一半逆行,如要揭秘,只有感悟。
《信条》很好,它不会让你有停下来的时间去思考它说了什么,甚至时刻都在挑战你的感官世界,无论从认知还是听觉上;
同样的,《信条》也不好,它用一个不太令人信服的理由来引起祸端,最终却也没能揭示任何肉眼可见的结局,以及表达某种我们所渴望的思想寻求。
你可以刷很多遍,也可以只看一次,因为诺兰本意如此,他无所谓我们明不明白,我们自然也无所谓到底明不明白,混沌的世界,自有真理。
最后祝我爱的罗伯特·帕丁森早日康复,等你回归《蝙蝠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