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华柳氏家风

作者: 柳志儒 | 来源:发表于2017-07-21 22:50 被阅读67次

柳哲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传统风尚,是融在血液里的气质,浸入骨髓中的品格,立身行事的准则,家族的宝贵财富,社会和谐的根基。良好家风的传承,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有了精神有了魂魄。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时刻激励着后裔子孙,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也是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沧桑磨难,依然历久弥新、亘古长青的源动力之所在。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名人家训,熠熠生辉,家风传承,各有千秋。作为姓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柳氏家风,“道德传家,诗书立世”,光耀古今,垂范后世。 说起柳氏家风,不能不提起柳氏鼻祖柳下惠。柳下惠,黄帝后裔,派衍周公,姓展,名禽,字季,鲁国(今山东兖州)人,展柳共同祖先,食采柳下,因以柳为姓,柳姓后分派于河东解州,最后子孙遍及海内外。柳下惠人品高尚,孔子称贤,孟子尊圣,被誉为“和圣”。

清代道光版的《展氏族谱》《世系》中,有一篇《家范》,“藏在深闺人未识”,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恐怕这是先秦时期的我国最早的家范之一。现抄录如下:

“瑞(展瑞,柳下惠10世孙,笔者注),字伏图,景慕先型,介节自矢,仰述祖德,垂为家范,与世系相始终焉。其言曰:

‘派衍周公,宗鲁道范。夫圣妻贤,邃矣渊源。三黜不去,闺门可质。岑鼎明信,登对岩岩。书以三筴,当途钦仰。受命却师,邻封服言。蔽贤窃位,孔氏所讥。三公不易,孟氏特阐。风师百世,箕裘谁嗣。子子孙孙,宜潜玩焉。’”

《展氏族谱》始修于柳下惠第8世孙展迈。家谱这样记载:“迈,字子越,不求利达,锐志潜修,仰溯先德,创修世系,以垂于后。”展迈之孙展瑞,接着又撰写了《家范》,使家谱更为完整。既有《世系》,又有《家范》,代代相传,教育后人。

柳公权

《家范》,以“夫圣妻贤”,赞誉先祖柳下惠,实至名归,并非虚言。《家范》开首两句:“派衍周公,宗鲁道范”,交代了柳下惠家族的家世与家风。柳氏出于周公之后,尊奉鲁国礼仪。周公生长子伯禽,代父就封鲁国,为鲁国开国君主,尊为鲁公。柳下惠亦为伯禽、鲁孝公之后。

《家范》接着这样记述:“夫圣妻贤,邃矣渊源。三黜不去,闺门可质。岑鼎明信,登对岩岩。书以三筴,当途钦仰。受命却师,邻封服言。”,概述了先祖柳下惠的主要事迹。“蔽贤窃位,孔氏所讥。三公不易,孟氏特阐”,以孔孟的评价,更加说明了柳下惠人格之高尚。这在《论语》、《孟子》等书里,可以得到印证。

最后四句,“风师百世,箕裘谁嗣?子子孙孙,宜潜玩焉。”赞誉先祖柳下惠“风师百世”,也是孟子尊柳下惠为“百世之师”的最好明证。《家范》要求子子孙孙,接续祖宗事业,恪守先祖家训,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有关史料记载,柳下惠后裔有三支,目前有家谱可证的是展、柳两支。从“生齿之繁,人才之秀”而论,柳下惠后裔柳氏一支,更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柳下惠裔孙有柳庄,乃卫国大夫,大史(太史),“社稷臣”,家谱记载仕为卫宗伯。其逝世后,卫献公曾亲往柳府祭祀柳庄。秦时,柳下惠、柳庄后裔柳安,始迁河东,为河东柳氏开派始祖。从他之后,柳氏在河东繁衍生息,世代簪缨不替,世称“世家河东”。柳氏家族出过皇后,出过驸马,宰相不为少数,单单唐代一朝,就有宰相三人。闻名于世的有南朝宋、齐大臣柳世隆,南朝梁诗人柳恽;唐名相柳奭、柳浑,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唐代文豪柳宗元,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文学家柳冕,史学家柳冲,唐御史大夫柳玭等;宋代有学者柳开、词人柳永;元代“儒林四杰”之一的柳贯;明十三世封侯的安远侯、军事家柳升;近代学者栁诒徵、诗人柳亚子等;当代则有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等等,不一而足。

柳氏家族,有着良好的家风。唐代柳公绰、柳公权、柳仲郢、柳玭为代表的柳氏家族,重视家学与家教,而闻名于世!传承千年,享誉后世的《柳玭叙训》(又名柳氏家训),不独柳氏子孙刻于家谱,立碑祠堂,恪守祖训,世代传承,其他官宦家族也无不纷纷效法,载之于谱,刻碑于祠,可见该家训影响之大。

柳诒徵、柳传志同为江苏镇江族贤,柳永后裔,他们的家谱《京江柳氏宗谱》,编修于光绪17年。此套家谱第二卷,收录了部分柳氏家训,教育子孙。其中家谱记载:

古昔圣贤,著书立言,垂训后世,莫不切于人之身心性命,皆当书绅佩服!但前言往行,美不胜书,谱难悉纪,谨录河东列祖家训数则,著于简端,俾后世子孙,知所遵守云。

唐河东节度使子宽公,讳公绰,最名有家法。中门东有小斋,自非朝谒之日,每平旦,辄出至小斋,诸子仲郢,皆束带晨省于中门之北。公绰决私事,接宾客,与弟公权及群从弟,再会食,自旦至暮,不离小斋。烛至,则命子弟一人,执经史,躬读一过,讫,乃讲议居官治家之法,或论文,或听琴,至人定钟,然后归寝。诸子复昏定于中门之北,凡二十余年,未尝一日变易……

河东柳氏自公绰、公权开家,其后若仲郢、若璞、若珪、若璧、若玭,皆有家法。牛僧儒为相,尝叹云:“非积习名教,不易有其人也。玭公,字直清,以明经补秘书正字,有文风,昭宗欲用为相,中官谮之,乃止。尝述宗训,以戒子孙焉。”

柳玭宗训:“夫门第高者,一事坠先训,则异它人,虽生可以苟爵位,死不可见祖先地下。门高则自骄,族盛则人窥嫉。实艺懿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所以修己不得不至,为学不得不坚!夫士君子生于世,己无能而望它人用,己无善而望它人爱,犹农夫卤莽种之,而怨天泽不润,虽欲弗馁,可乎?

余幼闻先公仆射言:“立己以孝悌为基,恭默为本,畏怯为务,勤俭为法。肥家以忍顺,保交以简恭,广记如不及,求名如傥来。莅官则絜己省事,而后可以言家法;家法备,然后可以言养人。直不近祸,廉不沽名。忧与祸不偕,絜与富不并。”

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忧则恐惧,恐惧则福至”。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世族远长,与命位丰约,不假问龟蓍星数,在处心行事而已。

《京江柳氏宗谱》对镇江柳氏始祖柳永也有这样的记载:

“仁宗时,耆卿(柳永)亦饶有文誉,而于音律尤精,东坡每见其词,自谓不及。特不拘小节,未获大用,卒葬丹徒土山,详于县志,而同时有柳涗(实为柳永之子,笔者注)者,世居丹徒,登宋庆历六年进士,历仕俱有惠政,哀耆卿之后而收恤之,此丹徒柳姓之始见于史者也。”

《古文真宝》录柳永撰《劝学文》,可谓是一篇“家训”,教子经典。据史料记载,柳永兄弟三人,深受柳氏家训影响,不坠家风,皆是中进士,成名宦,文播四方,名传千古。柳永子柳涚与侄子柳淇,亦高中进士!《劝学文》,寥寥数百字,足见柳氏家风之一斑。《劝学文》全文如下: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京江柳氏宗谱》收入的《来止公宗训十条》与《楷人公宗诫十六条》,都是清末上乘的家训。由于篇幅所限,仅摘录其目如下,亦可窥见一斑!

《来止公宗训十条》:一、忠于君;二、孝于亲;三、和于兄弟;四、睦于夫妇;五、信于朋友;六、教子孙;七、敦礼仪;八、务廉耻;九、务勤俭;十、积德行。

《楷人公宗诫十六条》:一、戒宿娼;二、戒赌博;三、戒同族争财构怨;四、戒任子弟在外游荡;五、戒有子多置妾婢;六、戒什物衣食务求精美;七、纵妇女寺院烧香入尼庵嬉游;八、攀显宦结亲并借债嫁娶;九、蓄养歌童俊仆;十、戒购置古董玩物;十一、戒酗酒争横;十二、戒造假山园亭;十三、戒狃于风水久露亲丧;十四、戒烧炼致身家败灭;十五、戒坐食,不治生业;十六、戒刚愎,不听善言。

南朝宋、齐大臣柳世隆,可谓是清白传家,“不如一经”。有关史书记载:柳世隆性清廉,惟盛事坟典。张绪问曰:“观君举止,当以清白遗子孙耶?”答曰:“身之外,亦何所须。子孙不才,将为争府;如其才也, 不如一经。”复为尚书左仆射,不干事务,垂帘鼓琴,甚获清誉。

我家传的一套民国版《蜀山柳氏宗谱》,介绍了我们这支柳氏的来源:

“柳铸,雍二十三,讳铸,字师颜,号西墅。其先出自展禽,食采柳下,因以柳为姓,至于人才之秀,生齿之繁,惟唐最盛,而后分派于河东解州,公乃诚公幼子也。宋建炎间,协同赵忠简公鼎,护驾南渡,而居于杭,退而不仕,惟嗜堪舆,遍览胜筑,自浙之浦,而登蜀山之下,见山川秀雅,局势环聚,天峰拱揖,水口成形,心甚慕之,因遂家焉。横溪之居,自祖为始。”

柳铸,我的27世先祖。家谱明确记载了我们系柳下惠之后,“其先出自展禽,食采柳下,因以柳为姓”,接着介绍了河东柳氏的昔日辉煌:“至于人才之秀,生齿之繁,惟唐最盛,而后分派于河东解州”。

至于唐代大儒柳宗元的“吏为民役”,唐代名相柳浑的“假宅而居”,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心正笔正”、宋代词人柳永“人清词清”、元代大儒柳贯的“吾家不贵奢”“处仁在择里”等等,无不是柳氏的好家风,值得后世子孙发扬光大。

二十年前,我步21世先祖柳贯之后尘,负笈北大,游学京城,克服重重困难,砥砺前行,痛并快乐着,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经常问自己,是什么力量,让我如痴如醉,坚守梦想,永不言弃?那是通过从事柳氏文化研究,寻根问祖,修缮祖墓,编纂家谱,传承家风等一系列活动,汲取了柳氏先祖的精神滋养,先祖懿德,山高水长,2700余年历史的柳氏优良家风,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引领着我!让我在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上,克服了人性的弱点,战胜了自我,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终于在京城立足,成家立业,著书立说,研究家谱,从事公益,与同道一起,创办了京城游学堂与世界姓氏文化促进会。

作为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创会会长,曾发起组织了纪念唐代大儒柳宗元诞辰1240周年座谈会以及纪念和圣柳下惠诞辰2732周年暨河南濮阳和圣陵园落成仪式等系列活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柳斌杰为“和圣柳下惠墓”题字,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为“和圣陵园”题字,充分体现了柳氏子孙为弘扬祖德,振兴家族,弘扬国粹,复兴中华的美好愿望与坚定决心!

习近平主席指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只有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 才能社会和谐,国富民强。“家家修家谱,人人学家训,个个传家风”,让“家国”文化深入人心,让家风传承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三千年柳氏家风是中华民族优良家风宝库中的“冰山一角”。作为一名谱牒学者,漫谈柳氏家风,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有识之士,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为推动“中华好家风”的世代传承与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附录:

寻根问柳

柳哲

我是一位“家谱迷”,出生在浙江兰溪,20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本普通的柳氏家谱,让我了解了身世,迷上了家谱,一发不可收拾,从一家之谱,到百家姓氏,开始了漫长的“寻根问柳”之路,虽然道路坎坷,但我无怨无悔!

1970年,我出生在浙江兰溪的一个农民家庭。柳姓是大姓,我们村就有三四千人。父母识字不多,两个伯父却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经常听他们说起一位名叫柳贯的祖宗“柳待制”,如何的才高八斗,如何的多才多艺……先祖“柳待制”在我心目中,既神秘,又高大,对于他,谜一样的人物,我心中充满了崇拜。

1989年高中毕业后,我赋闲在家,开始通过村里文化人寻找自己的家谱。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套17卷本的民国《蜀山柳氏宗谱》,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柳贯之死”的传说,根本是子虚乌有。

高中毕业后,我经常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寻找家谱。家谱是传家之宝,一般不轻易示人。我就找亲戚、托关系,一般都会如愿。就这样,在残缺不全的家谱中,我逐渐了解到了自己的身世和柳氏家族的渊源。浙江兰溪这一支柳氏是宋朝时迁来的。当年,先祖柳铸护驾宋高宗来到临安(今杭州),时任参议大夫的柳铸不满秦桧卖国,辞官隐居于现在的兰溪一带,后代便在这里繁衍生息。

柳铸的六世孙柳金,曾中右科进士,生四子柳贺、柳贯、柳宝、柳实。柳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教育家,“儒林四杰”之一,他是我的21世祖。

从家谱中得知,柳氏鼻祖柳下惠,本姓展,名获,字禽,出生于公元前720年,是鲁孝公的后裔。“柳下”是他的封邑,“惠”是他的谥号,后人尊称柳下惠。根据柳氏家谱和历史上的记载,柳下惠的后代有两支,一支姓展,一支姓柳。柳姓从祖籍山东兖州,辗转迁居到河南濮阳、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等地。河东柳氏是名门望族,在唐朝时与著名的裴姓齐名,有“裴柳”之称。

一般人,只知道柳下惠道德高尚,坐怀不乱,其实柳下惠诚实守信,秉公执法,主张和平,还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退居柳下后,创办私学,招收弟子,授业解惑。他90岁时,上门求教的学生,还不下百余人。

柳氏家族,忠孝传家,诗书立世。身居高位,廉洁奉公;人处逆境,坚韧不拔!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留下了柳下惠直道事人,柳庄社稷为重,柳世隆一经传家,柳浑不治产业,柳宗元文以载道,柳公权心正笔正,柳玭清廉勤谨,柳开复兴古道,柳永人清词清,柳贯主善为师,柳英清官第一等先祖遗风。

河东世泽启千年,笔谏家声传万古!文学家柳宗元和书法家柳公权,可谓是柳氏家族之翘楚。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出身官宦家庭,才华横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下了600多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作品,著有《柳河东集》。柳公权,陕西铜川人,书法遒劲有力、结构严谨,自成一体。

柳氏家族,光耀千秋!知道这一切后,我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我的家谱的辈分:瑞、喜、全、成、克、遵、祖、训,谱名遵喜。为了学习、继承先祖柳贯的道德文章,曾一度自作主张改名为“贯天(冠天)”,意为“一飞冲天”,后来慕道先贤,又改名为“柳哲”,沿用至今。现在想来,当年实在有些好高骛远,但先祖的丰功伟绩,对于后代确实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

如今,我给儿子取名“祖和”。“祖”是在家谱中的字辈,“和”字则取自先祖柳下惠的尊号“和圣”,希望把柳氏祖先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相关文章

  • 漫谈中华柳氏家风

    柳哲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传统风尚,是融在血液里的气质,浸入骨髓中的品格,立身行事的准则,家族的宝贵财富,社会和谐的...

  • 漫谈中华柳氏家风

    柳哲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传统风尚,是融在血液里的气质,浸入骨髓中的品格,立身行事的准则,家族的宝贵财富,社会和谐的...

  • 家训文化传千秋——漫谈家训文化与八德家风

    家训文化传千秋 ——漫谈家训文化与八德家风 柳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家训文化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华夏文明悠久历史的...

  • 中华柳氏宗祠汇

    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西文兴村,是为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后人------祖籍沁水的陕西华昌府通判柳...

  • 家风(3)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陈家风莎的最后一篇,个人,家风,世风有何联系? 我们首先以陈氏风范来带进家风。陈氏家风是个什么样...

  • 漫谈中华家训文化

    漫谈中华家训文化 柳哲 中华民族有尊祖敬宗、敦亲睦族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建祠堂,修祖墓,纂家谱,立家训,更是蔚然成...

  • 漫谈中华家训文化

    漫谈中华家训文化 柳哲 中华民族有尊祖敬宗、敦亲睦族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建祠堂,修祖墓,纂家谱,立家训,更是蔚然成...

  • 柳东成:修谱!修谱!何其难矣?

    《柳氏家谱》记载:“柳氏之得有谱也由来已久矣,相传始祖全公自关中华原迁居于鄜,子孙蕃衍,缙绅代出,故效苏氏之谱,以...

  • --悼诗歌狂人柳忠秧

    刚才和柳鶯妮大姐在聊天,忽然看到中华柳氏群 唁 电: 倾接讣告,不胜伤悼。惊悉宗亲著名诗人柳忠秧...

  • 家训、家风永流传

    家训、家风永流传 编者按:《中华喻氏通谱》出版问世,得到各地有识之士的肯定,而《江津史志文化丛书》编辑部任家声的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谈中华柳氏家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ly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