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源惊诧万分,领兵打仗数十年,头一次遇到被自家队伍劫持的情况。
镇静,一定要镇静,他暗暗告诫着自己,看着突然哗变、而又怒气冲冲的侍卫亲兵,他知道不可硬碰,只能安抚,于是神色凛然地说:“谋逆叛乱是重罪,你们居然要聚众造反?”
带头人陈明丝毫未被吓退,言辞凿凿地说:“与其被皇帝逼得死路一条,不如起来反抗为自己争得一线生机,请大将军体恤我们的疾苦!”
众亲兵都跟着附和他:“反叛朝廷也许还能活命,我们愿意拼死一搏!”“为昏君卖命又有何意,愿推李将军为新君,如若不然,我们就跟您拼个鱼死网破!”......
李嗣源是忠心正直之人,从未动过反叛朝廷的心思,尽管亲兵们已群情激愤,他仍义正言辞地抗拒着:“俗话说,受人点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昔日我蒙太祖皇帝厚恩,享赐十三太保之首的尊称,才有了今日的不菲战功,纵然当今圣上处事不明,我也不能背弃太祖。况且诸位所言战胜被杀的消息,我却一直未曾听闻,莫不是传言有误?”
众亲兵情绪更加激动,口中嚷嚷着“消息千真万确,我等亲耳听到,岂能有假?李将军既然弃大家性命于不顾,就别怪我们对你无礼了。”说着,个个剑拔弩张,似乎就是上前动刀动枪了。
王姝见形势不妙,忙向双臂被缚已动弹不得的李嗣源递了个眼色,挪步凑到他的近前,压低了声音说:“别惹恼他们,还是先答应吧!”
此时的李嗣源也注意到亲兵们已经拔刀相向,整个营账一派杀气腾腾,这才勉为其难地答应他们。
陈明是侍卫亲军的小头目,行事作风勇敢果断、有条不紊。次日一早,他带着一支亲军,仍然劫持着李嗣源,叫开了城门,说明来意,在城门外等待叛军首领皇甫晖的回复。
前些日子,皇甫晖听闻大名鼎鼎的李嗣源率军平叛,知道自己绝非他的对手,心里又着急又上火,弄得自己连日寝食不安。正思付脱身之计呢,突然闻听城门守将来报,李嗣源的军队有了内乱,哗变兵士要与他联合造反,他大喜过望,连忙穿戴整齐,带着两员偏将了一队士兵,至城门处列队迎接。
左等不见城门守将发话,右等不见皇甫晖的回复,陈明有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万分,唯有被劫持的李嗣源盼着叛军不要答应,淡定而笑眯眯地看着急躁的陈明。
突然,邺都城门大开,皇甫晖带着队伍、骑着高头大马出来了,看见他们二话不说,忙下马冲着李嗣源作揖行礼,说道:“末将迎接来迟,请李将军见谅!”
李嗣源面无表情地说:“皇甫将军免礼,我一个被劫之人受不起这样的大礼!”皇甫晖面露尴尬之色。
陈明看对方这规格这礼待,就知道大事已成,忙凑上前去与皇甫晖客套寒暄几句,随即两路人马进城面谈。
陈明与皇甫晖都是开朗、熟络的人,谈判过程顺利融洽,很快就达成了联合对抗朝廷的共识,只有李嗣源全程不发一言,二人却丝毫也不介意,只要李大将军在他们手里,他们就有了非同一般的号召力。
谈判完成,李嗣源作为被劫持的人质,留在邺都城,陈明则出城部署军队入城之事。
城外,后唐营帐中,王姝与石敬塘、安重诲正在商议此事。
王姝最担心的是李嗣源的安危,她不无忧虑地说:“为今之计,得想个办法快点儿让将军脱身才是啊!”
石敬塘信心十足地说:“三夫人不必焦虑,岳父大人是他们反叛朝廷的一张王牌,没有这张王牌,他们这群乌合之众不出几日必被击溃,岳父大人暂时不会有性命之忧!”
王姝点点头,赞同地说:“言之有理,只是将军的本意是不愿对抗朝廷,也不甘心被他们利用,毕竟他与皇上仍有兄弟名份,公然做叛军首领有损他的清誉。”
安重诲看她镇定自若,想必已有更好的策略,开口问道:“不知三夫人可有万全之策?”
王姝看了看二人,眼神坚定地说:“万全之策肯定没有,为今之计,只能委屈将军佯装叛乱首领,让他们放松警惕之心,然后再偷偷溜出邺都城,回归京城向皇上陈述事情的原委,保全他贤兄忠臣的名节。”
石敬塘摇了摇头,说道:“皇上素来猜忌岳父大人,纵然负荆请罪,怕是也难消他的疑虑之心啊!万一又有奸臣从中作梗,可能会危及性命!”
王姝听罢,垂头凝思片刻,又抬头看看他们,又进言道:“这个计策确实有风险,不回京当面陈词也好,让将军写份奏章,书面陈说事件经过,皇上相信当然更好,如果他不相信,将军居身在外,他也奈何不得!”
“眼下没有更好的两全之策,只能如此这般了!”安重诲点头赞同。
“如果皇上见到奏章仍不相信岳父大人的良苦用心,那我们就假戏真做,彻底反了皇上。”武将出身的石敬塘,眼露杀机地说。
“如果真走到那一步,不用敬塘贤婿出面力谏,我第一个站出来劝说将军。”王姝早已打定了主意,但这是万般无奈之下的举措,为了夫君平安脱困,她愿意试这招险棋。
石敬塘看着王姝,心里万分诧异,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尽管早就听说这位年轻的庶岳母非常贤德、能干,当面见她有如此决断之举,也是异常钦佩。
正议事之间,陈明之众已经欢天喜地地回营了。
两个时辰的工夫,一切安排妥当之后,陈明就带着军队进城与皇甫晖汇合了。
两路人马都对李嗣源毕恭毕敬,李嗣源果真佯装愿意与他们一同造反,做了两支叛军的总首领。
此时的他确如王姝所判,仍想早日向庄宗李存勖表明忠心,于是依计由王姝代写了一份情辞肯切、言真意切的奏章,除陈说此次叛乱真相,还极言二人昔日并肩作战、情同手足的兄弟情意,李嗣源读罢,喜形于色,说道:“如此感人至深的奏章,我就不信李存勖看了之后无动于衷。”
暗中派了一位心腹小校,嘱他快马加鞭,飞速将奏章送入京城。
小校丝毫不敢懈怠,一分钟都不敢耽搁,飞马将奏章送入皇宫。
李存勖身边的最得宠的两位伶人杨婆儿、周匝,素与李嗣源不睦,私自扣压下这份保命奏章。
不知道事情真相的李存勖,听闻李嗣源在邺都反叛,顿时火冒三丈,破口大骂道:“李嗣源这个老匹夫,终于露出狐狸尾巴了,看我怎么扫平你这个逆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