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通过王贻、申徒嘉等身残而德全的人,说明形骸并不重要,而德才重要,其关键在于能真正的忘形,忘死,不为外物所累,从而达到遗形骸而取德。“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 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圣人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庄子再强调齐物论使这些人道德充实。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 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 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徵,不惧之实,勇士一人, 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 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 则从是也。”, 令人仰慕的德高者是凭厚 积的学养,来充实内心。普遍人的灵魂深处,如果锁 藏着原始的冲动,一旦触发,决不怕死。所以有不怕死的 冲锋勇士,独自一人杀入敌阵,成为孤胆英雄。一个普通 人,为了要出名,还得受纪律的管束,受信仰的塑造呢。 除了尧舜这两位大圣人,哪有不须管束和塑造的呢。庄子对追名逐利不齿,崇尚自由,极其自爱,他不会做无谓的牺牲。既不存在出名不出名的想法 ,也不存在怕死不怕死的问题,何必要什么管束塑造呢。 啊,在他看来,天地虽大,只是他的馆舍罢了;万物虽多 ,只是他的用品罢了,对他而言,肉体不过是灵魂的寄放 处,五官不过是肉体的装饰品。那么少了一只脚就如同少一件装饰一样,只要内心充实,便可忘怀了世俗的生死观念,做个令人敬仰的德高之人。
他的不以貌取人,人应该修炼内在的道德修养,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