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名趣说

作者: 浅醉深眠 | 来源:发表于2019-12-29 09:28 被阅读0次

    以产地命名:如川连、川芎、川贝母等,皆因生产于四川而得名;广藿香、广皮、广木香产于广东,建曲、建泽泻产于福建,云茯苓产于云南,关防风、关黄柏产于东北地区,因而得名;阿胶,因产于山东省东阿县,故得其名;信石出信州(江西属),故名;苏合香,因产于古苏合国(伊朗)而得其名。

    以药物的生长形态命名:如牛膝,因其茎有节,形状膨大似牛膝而得名;人参,入药用其根,其形状如人形,故名;佛手,其形状似人手有指,故呼佛手;猪苓,其根块黑如猪屎,故有其名;金毛狗脊,其根形似狗脊,毛如狗毛,故得其名;其它如车前草、沉香、木通、公丁香、马兜铃、连翘、两面针、七叶一枝花、八角莲、木蝴蝶、白头翁等皆以形态得名。

    以药物生长的特点命名:如半夏,农历五月间成熟,恰巧是夏季过一半,故得其名;夏枯草因每到夏至便枯黄萎谢而得名;忍冬藤因经冬不凋而得名;万年青因四季常青而得名;冬虫夏草,因其冬为虫,夏为草,成虫体与菌座相连而得名;冬青子,因冬季采摘其成熟果实而得名。

    以药物特有气味命名:酸味的酸枣仁、甜味的甘草、苦味的苦参、辣味的细辛,皆以味而得名;五味子,因其“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五味俱全故故而得名;麝香、丁香、茴香、藿香、降香均以香味而得名;臭灵丹、臭茉莉、臭梧桐则均以臭味而得名。

    以药物的颜色命名:许多中药具有各种天然的颜色,因此,药物的颜色也成了药名的来源之一。如红色的有红花、赤芍、丹参等;黄色的有黄柏、黄连、黄岑、大黄等;青色的有大青叶、青皮、青蒿、青黛等;白色的有白芷、白术、白芍、白薇、白芨等;黑色的有黑豆、黑丑、黑芝麻等;紫色的有紫草、紫花地丁等。

    以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命名:植物以花入药的有菊花、洋金花、旋覆花等;以子入药的有莲子、莱菔子、菟丝子、枸杞子等;以叶入药的有艾叶、苏叶、淡竹叶、侧柏叶等;以藤入药的有海风藤、夜交藤、鸡血藤等;以根入药的有葛根、芦根、山豆根等;以皮入药的有丹皮、秦皮、五加皮、地骨皮等;以木质部分入药的有苏木、竹茹等;以动物药用部分入药而命名的有蝉蜕、牛黄、鳖甲、龟板、鹿茸等;矿石入药的则有朱砂、赭石、滑石等。

    中医録趣

    以药物功效命名防风能治诸风头痛,泽泻能清利水湿,益母草能治妇科病,千年健能“祛风延年”,远志能益智安神强志,骨碎补为治疗跌打损伤补骨碎之要药,因此而得名。威灵仙则因“威言其性猛,灵仙言其功效”而得名。王不留行为催奶之要药,“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而得名”。

    以药物发现人的名字命名:如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因发现刀枪箭药,一敷即愈,人们将此药唤“刘寄奴”。俗传潘州郎中郭使君,治疗小儿疾病多采“留求子”,后医家便称此药为“使君子”。何首乌,因顺州何田儿老来无子,服用此药后须发皆黑,老来得子,寿绵百余岁,故将此药取名“何首乌”。

    以民间传说故事命名:如牵牛子,传说是田野人服此药后病愈,牵牛酬谢而得名。淫羊藿,陶弘景说:“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食此藿所致,”故名淫羊藿。禹余粮,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将余粮抛弃在江边和山岗上,后来变成一种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的良药,所以人们称为“禹余粮”。石榴,别名安石榴,传说为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从安石国带回,故取其名。

    以炮制方法命名:炮制方法不同,药物功效有别,故在药名前多冠以“炮制”名,如灸甘草、水飞滑石、酒大黄、焦白术、煅龙骨、盐知母、血余碳、法半夏、煨葛根、炮干姜、朱茯苓、巴豆霜等。

    以译音或谐音命名:有些药材,国内不生产,多从国外进口,因而常用译音,如毕驳,产自印度,成为“毕驳梨”,进内地后则直呼“毕驳”。其它还有阿魏、毕澄茄、诃梨勒等,都是根据译音得名。有些药材则由谐音转化而来,如三七(山漆)、山奈(山赖)等。

    因避讳而易名:在封建社会,对于君主或尊长,不能直接说出名字,称之为“避讳”,所避之字称为“讳”,开始是为了表示尊敬,后来讳法渐严,若犯了讳,轻者革除功名,重者满门抄斩。有些中药名,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变更着名字,如山药,原名“薯蓣”,因避唐代宗名“李预”讳而改为“薯药”,到了宋朝时,因避宋英宗赵署名讳而改为“山药”,后一直沿用至今。还有“玄胡索”,宋朝时因避宋真宗“赵延”名讳而将“延胡索”改为“玄胡索”,到清朝时,因避康熙玄烨名讳又将“玄胡索”改为“元胡索”。

    #参考《中医原来这么有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草药名趣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qy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