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无疑是一件挺苦的差事。
可能你每天4点起床,就独坐灯下写了;可能你从洗衣机拖出衣服时,还不忘思索着今天写作主题;可能你正在上班的路上,脑袋里灵感一闪,还不忘掏出手机匆匆将它记下。
是呀! 明明都很努力了,可写作水平就是不见提升。
要是这样,你适合静下心来,试着从三个大方面去检查自己的写作。
01.往一个方向使力
瀑布的力量,为什么这么大呀?
因为水都在往一个方向冲,这样造成的势能才是最大的。
同样的道理,你写观点文,就学习观点文;你写故事,就学习故事。
要让力气往一处使。
可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是好文章,我们看了就都能提升写作。
真是这样子吗?
比如,你学开小车,是不是应该每天去练去琢磨小车如何开才对呀。
要是你老对着一辆自行车,琢磨自行车的配件、速度、骑法。这样能有助于你开好小车吗?
肯定不能。
可落到写作上时,我们却觉得文章都是文字,而不区分文章类型,这跟拿自行车的了解,上路去开小车一样。
这样进步慢,也是自然的事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今天练习小车,明天自行车,后天再来滑板车。不能做到专注。
这也是我们进步慢的一个原因。
新人学东西,要像钉子般专注,才能钉得有力量,钉得深。
写作也一样。
我们力气往一个方向使,才有可能获得比较快进步。
02.方法要落地
学习写作,除了力气要往一个方向使,就是你的写作方法要落地,一定要方法落地。
我们现在人,学习无疑是幸福的。
不论我们想学什么,网上都能搜索到各种专家,各种资源,各种学习方法。
我们学习写作,其实,最不差的就是方法。甚至可以说是方法太多,导致我们写的时候,脑袋瓜里,什么都没有。
不由得想起,曾国藩的学习态度:“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
学习基础打得扎实,才有了他日后考进翰林的机会。
我们今天学习写作,也应该要用这种扎实态度来对待,要将一个方法钻研透了,才开始学习下一个方法。
例如,你学习细节,知道它能提升文章的生动性。
那么你落笔写文章时,就可以挑出文章里的某一个环境、动作、心理,来学着细细描绘一番,体验细节的运用。
以后,你熟悉了细节的写法,就再将细节,运用到你写的每篇文章中去,越用越巧,越巧文章就越生动。
那么你的文章,可能就有了属于你的独特风格。而这仅仅是某一种方法,用得特别的成功而已。
所以,我们不是要寻方法,而是要寻到自己的态度,将方法实实在在落地,用好用精。
03.对照、纠正
这里说对照,有两层意思。一是你写好一个主题时,跟厉害作者的同类文章对照。另一是跟你过去的文章对照。
读读别人的文章,再读读自己的文章。好好感受一下,差距在哪里。
我们可以比较三个方面
(1)突出主题。
看看自己写出的主题,和高手处理出的主题,差距在哪里?
这未必需要答案。
知道差距,知道高手写出主题的样子,这就够了。
(2)语言表达
高手语言是不是更准确,更有层次,更鲜明。为什么那样表达就好?
可以试试,看这种模式落在自己笔下的效果。
例如,萧红写:
春天是快的,五天不出屋, 树发芽了,再过五天不看树,树长叶了,再过五天,这树就绿得使人不认识它了。
自己来试试。
思念是焦心的,一天不联系,心里就念了;再过一天还不联系,心里就溢出苦了;再过一天,这心就火上烤着锅里煎着油里炸着,使人不得一丝丝安宁。
就这样将一些方法,多多实践,慢慢你的文笔也可以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3)切入点
看厉害作者对事件的切入点,和自己的切入点,差距在哪里?
另一个对照,就是跟过去自己的文章对照。
因为文章的问题,隔着时间近是看不出来的。那么我们可以每天读读自己过去的文章,看问题是什么,到读今天我们的文章,将过去的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不断对照,不断纠正,缩短自己跟厉害人的距离,再纠正自己存在的问题。
要是能将前面说的专注、方法落地、还有对照、纠正,这三步都一一落实到位,相信进步的日子不会太远。
增高藩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过程:不能着急,也不能懈怠。
这用到我们写作上,也是一样的。就是不能着急,也不能懈怠。
当然,还是要最后提醒一句,所有进步都没有立竿见影的。因为我们不是竹子,可正确的学习方式,肯定是太阳,时间到了,就能照出我们的影子。
好好坚持吧,希望我们都能在写作路上,找到应得的位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