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长家老爷子过六十大寿,提前在镇上最豪华的酒店订下了二十桌酒席,招待前来拜寿的各界社会名流。
寿宴当天,镇上的酒店内宾客云集,高朋满座,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原计划订下的二十桌酒席,最后硬生生地增加到了四十桌,竟然多出了一倍。
酒店内祝贺声、欢笑声、觥筹交错声……声声入耳,此起彼伏,整个酒店都沸腾了。
从中午十点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傍晚掌灯时分,前来贺喜的各路精英酒足饭饱之后才陆续离席。
镇长送走了最后一拨客人,来到酒店服务台前,找酒店老板结账,老板却说这四十桌酒席的账已经全部结过了。
镇长听了,先是一愣,接着疑惑地问道:“这四十桌酒席的账是谁结的呀?”
酒店老板说道:“是靠山屯村的村长王小二。”
镇长点了点头,表示心里明白了。
靠山屯村是太行山脚下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交通闭塞,是全镇出了名的贫困村。
这个村的村长王小二也很有名,是村里有名的精明人,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在农村大集体时期,王小二在生产队的食堂里干杂活,年纪虽小却很有心计。
何以见得?
王小二每次给生产队里的领导打饭时,总是先把好多肉放在碗底,再用青菜盖在上面。如果给普通社员打饭,一碗打的全是青菜,在上面用几片肉盖着。
当时,就有村民评价说:“王小二这孩子眼里有活,精明的狠,长大后一定会有出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小二的社会经验越来越丰富,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高。
王小二从食堂打杂工到伙食长,从伙食长到生产队长,又进入了大队部当了委员,分管村里的财务工作。
由于工作上的关系,王小二有幸认识和结交了镇长,两个人一见如故。
王小二经常隔三差五的往镇长办公室跑,收集镇长在外边吃喝玩乐的票据,想办法在村里冲账报销。
镇长也投桃报李,王小二年年被镇里评为村级先进工作者,受到镇政府表彰。
后来,镇长又想尽一切办法把原来的村长赶下了台,把王小二扶正了,让他当上了靠山屯村的一村之长。
当镇上有项目或资金时,镇长也有意识的往靠山屯村倾斜,因为他明白,不能白花王小二的钱。
上任后不久,王小二找到镇长说:“我想发动群众,重新改造一下靠山屯村到镇政府的那条公路。”
镇长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想致富,先修路。这样造福乡里的大好事,镇政府定会鼎力支持,帮助你扫除一切障碍。”
于是,靠山屯村通往镇政府那条公路两旁的六百多棵梧桐树在一夜之间就蒸发不见了。
正当许多村民迷惑不解的时候,有一个知情人说道:“新上任的村长王小二认为这些梧桐树过时了,要重新栽上好看的景观树。”
这些梧桐树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每棵都至少两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棵棵价值不菲。
一到夏天,这条公路遮天蔽日,如同一个绿色的长廊,树荫下凉风阵阵,吸引了不少村民在路边乘凉消夏。
现在,公路两边的梧桐树突然消失不见了,变得光秃秃的,村民们都感到非常惋惜。
但是,谁也没有一点办法,因为这件事镇、村两级都已经决定了,村民们再反对也没有用。
至于刨掉的梧桐树卖了多少钱,又将要栽上什么样的景观树,村民们自然无人知晓。
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村民们都还在睡梦中,村长王小二就扯开他那公鸭般的嗓子,在村里的高音喇叭里喊开了。
只听王小二不停地喊道:“广大村民请注意,新树苗昨天夜里已经运到了,今天每户出一个劳动力,到公路上栽树,不到者后果自负……”
村民们来到公路边一看,全都惊呆了。
原来,昨天夜里运来的并不是什么景观树,竟然还是六百棵梧桐树,每棵仅仅有大拇指一般粗细。
有个胆大的村民问王小二:“村长,你让人刨掉了梧桐树,现在又要栽上梧桐树,这不是一样吗?”
王小二不屑地回答道:“我让人刨掉的是法国梧桐,栽上的是中国梧桐,这能一样吗?”
这个村民又问道:“法国梧桐与中国梧桐,不都是梧桐树吗?能有多大区别呀?”
王小二满脸严肃,一本正经地说道:“你是选择崇洋媚外,还是选择赤诚爱国呢?”
这个村民无语了。
其实,王小二刨旧树换新树的真正原因与爱国不爱国并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他的小舅子是做木料加工、贩卖树苗生意的。
仅此一项工作,王小二就挣得盆满钵流,远远超出了替镇长支付的四十桌酒席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