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冰台】
家里的场地浇成了水泥地,平整坚实很多,可以停放好几部车辆。原来家门前父亲只是在靠近门口那儿放了几块楼板,而在楼板的再前面就是一片矮坡地。
从东到西原来种了几棵桔子树,大约是在八十年代吧,当地从浙江黄岩引来桔子树,在大治河两岸颇具规模。当地农民也趁此机会在自己家的屋前屋后种上几棵。
门前的三棵桔子树就是在那个时候种的。父亲对于果树的种植颇有门道,什么施肥剪枝都是自学成才。那三棵树虽然都是桔子树,竟然品种是不一样的。从东到西分别是晚桔、中桔到早桔。在父亲心里最爱的应该是早桔,物以稀为贵。很多时候水果也好,蔬菜也罢,就是抓时间差。
人家没有就你有,你就可以买个好价钱,等大家都有了,价格肯定跌落。而且早桔的皮也最薄,味道甜中带酸,爽口的很。正是因为它的经济效益最高,那时的我自己想吃一个也很难,一切以经济为纲。看到早桔有这么好的经济效益,父亲狠下心把门前的自留地也种上了桔子树,自留地本来就不大,也只能钟三棵。到不管怎么样,到了初秋就可以采摘几百斤,在一定程度上说应该就是摇钱树。
早桔没法吃,在家里吃的最多只能是中桔,此时市场上多的就是此类桔子,卖不起价格,多了就自己吃,也就那一棵树。味道确实不如早桔,偏淡,水分也不多,味道真不如早桔。
早桔不让吃,中桔不好吃,那晚桔呢?估计也吃不上的呢。中桔、早桔摘下来时皮还是橘色,或许只有有经验的人才知道什么时候采摘最佳。早了没法吃,酸涩的要死。晚了,卖不上好价钱。
而晚桔却不一样,一般都挂在树枝上不动它们,任由它们的皮由绿色变成橘黄色。绿油油的桔子树叶,那橘红色的桔子掩映在树枝间,也是很好看。等到了开始有霜了,采摘下来在家里贮存。到了过年时在拿到集市上去卖,那时的过年期间基本没啥水果,这桔子皮又是橘红色或者橘黄色,给过年带来喜庆。
过年了,家家户户摆上一盘桔子,看着那颜色就觉着喜庆,很多时候这样果盘就是一种摆设,不一定实用。这晚桔就是用来装饰的。
当然过年时没啥水果,你要解馋也未尝不可。只是晚桔的皮厚实,又粗糙,有点像现在市场上卖的粑粑柑,但味道远不如粑粑柑好吃。经过了一冬的贮存,为没啥水分,干干的而且桔子的纤维也多,有时咀嚼了半天,嚼成一团渣渣,难以下咽。虽然不好吃,但在过年期间的特殊性,经济利益尚可。
八十年代是桔子经济,但转眼到了新世纪,本地的桔子或许受到外来市场冲击,渐渐滞销了。村里的很多人家,也不再好好打理桔子树,冬天也不想去剪枝了,品质也渐渐退化。没几年,本来随处可见的桔子树变得没有几棵了。
我家门前的三棵桔子树,自己自留地的桔子树也没了身影。自留地恢复其功能,种菜种瓜。可门前就不再种什么了,偶尔母亲种上几棵南瓜,在秋天时可以在瓜蔓里摸出几颗来。
桔子树就这样退出了市场,春天时那蛱蝶绕着桔花翩翩起舞的画面再也看不到了。
2023.4.4
沪上 北风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