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逗茉莉
爱默生说:“生活也包括人们一整天内的所思所想。”在探索生活的意义之时也即是生活展现它的意义的时刻。
我花了30年才渐渐明白活着是为了什么。活着,是为了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青少年时期,我们开始关注自我,开始对阴暗的东西产生兴趣。记得,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总会产生“活着是为了什么”的疑问,脑子经常不由自主想到死。那时的想法是矛盾的也是模糊的。一方面渴望独立,另一方面又想退回童年,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内心是躁动的、困惑的、挣扎的,以至于经常与父母闹别扭。甚至有一次,我真想到了死。我认为,即使我死了,世界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不同,父母也不会怎么样,顶多会伤心一会儿,过后仍旧是该吃吃该喝喝。于是,在那个争吵过后,我吞下了安眠药。具体几粒,从何而来,都不记得了。只知道,睡了一觉。醒来后,看见我妈老泪纵横。
从此以后,我就一直对讲述人性、探讨人性的书籍感兴趣。但兴趣和想法依旧是模糊的。所以,带着这个问题,我读完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到毕业参加工作。上大学那会儿,很多同学都挺喜欢探讨这个问题的,想不通就开些五花八门的玩笑,说“活着是为了吃,吃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挥霍青春,只有挥霍着才知道自己活着”,“活着是为了社会义务,繁衍生息,传宗接代,物种进化”,“活着是为了爱情,轰轰烈烈地爱一场”……
我们一路思考着、探索着、体验着、生活着,依然没有答案,依旧没弄清楚,只是随波逐流地活着,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人性两端站着生和死,生,我正体验着;死,不知何时到来。因此,我和朋友们信奉: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
30岁之前,我的生活便是在这种信念下,浑浑噩噩地过着,有过轰轰烈烈,有过半梦半醒,有过声色犬马,有过混沌无知,渐渐地,内心的声音越来越焦灼:“为什么而活,如此浪费生命。”
后来,遭遇了一些沉重的打击,灵魂开始觉醒,通过知识去探索生命的意义。我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寻找,可哲学过于博大精深,只懂得皮毛根本触不到实质,而且存在的意义本身就一直是哲学探讨的永久课题。接着是,荒诞哲学,我觉得我的整个人生都是荒诞的。它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即是生命的意义。
我不理解。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植物存在着,动物存在着,人类存在着,我也存在着,我的浑浑噩噩就是我生命的意义吗?我活着是为了浑浑噩噩,还是浑浑噩噩是为了活着?说不通,这依然不是我要的答案。
人具备两种知识,一种是显性知识,即书本上教授的;另一种是默会知识,是在人生经历中获得的。经历逆境让我有机会审视自己的过往,看清周围人的真实面貌,哪些只适合逢场作戏、吃喝玩乐,哪些才是真正关心自己,与自己共患难。逆境也能够锤炼我的理智,让我能站在旁观者的视角看待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看到了亲人的殷切关怀,感受到了爱的伟大。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爱无能的人,没有人真正爱我,我也没有能力爱其他人。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我的偏见和盲目。我让内心的负向评判遮蔽了我的眼睛、耳朵和心。
我就像默默存在的植物、动物一样,存在就是我生命的意义。因为,我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宇宙好比一张大大的铺天盖地的网,所有的存在都是息息相关的。我的存在关系到我的家人、爱人、亲人、朋友以及走过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寸土地、每一颗大树、每一株小草,呼吸的空气,天上的日月星辰。
因此,父母安慰的笑成了我生活的意义,爱人亲切的呼唤成了我生活的意义,兄弟姐妹真诚的关怀成了我生活的意义,上司对工作的肯定成了我生活的意义,我的健康的身体成了我生活的意义,我的丰富的文字成了我生活的意义,每经历一次就痛彻心扉的逆境也成了我生活的意义。只要我们站在生活的中心,一切都会变得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