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回望

作者: 菲恩呀 | 来源:发表于2020-02-03 00:09 被阅读0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菲恩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

    几十年前有一对恩爱夫妻,他们志趣相投、性格互补,深爱彼此,夫妻生活和谐甜蜜,这对夫妻是巴金与箫姗。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日记式的文集,记录了巴金对自身人生经历的回望及遗憾。

    巴金的一生跌宕起伏,其人生经历丰富且曲折。在巴金复杂的人生历经中,最令我动容的要数他与妻子箫姗携手度过的文革苦难。

    感情里最抵人心府的是深情陪伴。

    巴金与箫姗经历文革的苦难时,都已在文坛上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属于有头有脸的人物。

    但是文革期间巴金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走狗,名声十分臭,箫姗则被剃成阴阳头,相貌上的改变导致箫姗一度不敢照镜子。

    这两人的经历悲惨,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众人,他们很坚强。他们甚至用亲身经历阐述,深情的陪伴最抵人心,哪怕深处时代的孤岛洪流,只要深爱的人在身边,就可以战胜任何困难。

    在巴金与萧红相处的所有画面中,最令我触动的是那一幅幅似默剧却又温暖的相处方式。

    巴金是一个寡言的人,在家中无事可做时喜欢静看报纸,而萧红性格温和,热爱文学。当巴金静看报纸时,她则在一旁安静阅读。

    他们不说话,但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像一盏不担心会熄灭的灯,安静却温暖。巴金的箫姗的爱情令人羡艳,而这样的爱情只是通过平实朴素的笔触呈现。

    真正的爱情是历尽苦难后依旧想深拥对方。

    文革是一个动乱、坏人当道好人上吊的时期,巴金在文革期间下过牛棚,扫过厕所,受过毒打,被批斗的次数不胜枚举。

    甚至可以说,巴金经历了世上最深沉的苦难。外界打击尚可忍受,但当至亲的儿女也认为巴金是资产阶级的走狗时,巴金心碎一地。

    这时,他的妻子箫姗克服所有困难,严格教育孩子,撕大字报,替巴金受打,萧珊对巴金的守护,所谓夫妻深情如此罢。

    夫妻间的对打动人不过是那一番不离不弃的长相厮守。当对方受苦时,哪怕自身力量微弱也拼尽全力去守护对方,哪怕光芒消磨殆尽,也要坚持到最后,这是巴金和萧珊的爱情。

    《随想录》语言朴实无华,所写之处全是巴金生活的点点滴滴,但却让我感受那份满目疮痍的真实的沉重。

    《随想录》所记录的巴金与箫姗生活的众多小事,但却让我从小事中看到巴金对自我灵魂的反思与剖析,看到“吃人”的社会现状的黑暗。

    甚至可以说,《随想录》书写的尽是文革野史。虽语言平实,可所写皆为亲身经历;虽写得云淡风轻,可抒发的却是两个文人内心难以磨平的伤痛。

    伤痛难以磨平,释然更显珍贵。巴金与萧红的前半生经历太多苦难,战争、分离、丧子、文革,每一份苦难都是深沉的凝重,好在巴金与萧红都咬着牙挺过来了。

    面对苦难,巴金与萧红的选择是风轻云淡的释然。《随想录》长达40多万字,但四十多万字里没有愤愤不平的哀怨,有的只是对逝者的思念以及不舍。

    《随想录》里巴金最无能为力的事,莫过于妻子的死亡。

    在《纪念箫姗》一文中,巴金常说“箫姗已经已经去了六年,但我总觉得她一直在我身边。”对妻子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对于深爱的人的非正常死亡,巴金再怎么释然,也无法忘记那份痛苦。

    “他只是一个爱好文学的翻译者,她做错了什么?她什么也没有做错,但为何要这么对她?只要及时治疗她就不会去那么快了,但是在那样的危急时刻,只因为她是我的爱人,所谓的资产阶级走狗的爱人,就得不到及时治疗,最终去了”

    这段带着血的控诉令我不寒而栗,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写作者经历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随想录》里记录的“巴箫夫妇”生活有多甜,巴金对箫姗的思念就有多深,而对箫姗非正常死亡的芥蒂就有多深。

    在那段带血的历史里,如箫姗一般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不可胜数,巴金对自我经历的剖析反省,让我从另一个侧面看待文革那段历史,也让我明白,对于历史上所发生的苦难,若不是亲身经历者,难以感同身受。

    历史难以抹杀,那些已经发生的不幸只能在平淡的余生逐渐抚平。巴金富有人文关怀的《随想录》告诉我,好好活着就是对生命的馈赠。

                                                                                                                                    ——巴金《随想录》随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人的回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yc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