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所喜爱的那一些曲子

作者: 晓地说 | 来源:发表于2021-09-29 15:17 被阅读0次
    古斯塔夫•马勒像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八)

        马勒是一位出生于波西米亚的捷克裔的犹太人,也是19世纪的德奥古典传统和20世纪早期浪漫主义的指挥家和作曲家。作为指挥家,他追求乐师们更高水准的演奏精神,开创了维也纳歌剧院的一个辉煌时期。作为作曲家,他指明了传统音乐向前发展的方向,创造了一个交响乐世界的梦想。

        有人说;马勒是一个精力过人的工作狂,就像是画他的那些讽刺漫画一样,右手指挥棒,左手带电,发脾气,竖头发,皱纹深陷,夹鼻眼镜从鼻梁跌落。在指挥台上他是上帝,在院长办公室里他是魔鬼,在演出瓦格纳歌剧时他是权威,在争夺首席指挥职位他是策略家,在维也纳艺术沙龙里他是谈笑风声的知识分子,除了他那才华横溢的老婆让他有点头疼外,音乐事业上风生水起并所向无敌。他自己都说;我指挥是为了活着,而我活着是为了作曲。在他那个年代,他的指挥的名声如雷贯耳,甚至把欧洲20世纪的最初十年都变成了他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位风光显赫的指挥家和作曲家,生前的灿烂,死后的辉煌,享受着上帝般的双重宠幸。

        我们都知道,从音乐史的角度来看,马勒只是世纪之交的一位过渡性的作曲家。他是整个浪漫主义乐派的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等人的传承者,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乐派的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等人的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时常回响着一个即将结束时代和一个行将到来时代的那些伟大的主题。如对大自然,民间传说,上帝信仰,人类命运,死的寂寞等。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贪婪地吸收着一切有益的东西,把浪漫主义音乐无限地发展,这就是他对新的世纪所做的一切的贡献。

        我们也都知道,马勒的一生创作了十首交响曲,其中第九交响曲是所有作曲家们身上的一道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布鲁克纳等都没能跨过,马勒只是一个例外吗?此时他丧女,被人身攻击,他预感自己来日已无多日,他的第九交响曲就像是一曲欲言还休的告别曲。在此,他对德奥交响乐的发展已臻化境,结构设计也被改头换面。他将第一乐章换成慢板,以末尾的慢乐章与之呼应,中间穿插了他心爱的舞曲和进行曲。有趣的是,在第二乐章的舞曲中,他将古老的连德勒和华尔兹穿插展开,效果类似音乐的蒙太奇。第三乐章沿用古老的赋格曲,但是对位体现了力度与风格的较量,并出现了新兴的序列音乐和印象派的全音阶。我们都说;他的进行曲就像是心脏病发作似的,而他的众赞歌可以用疯狂来形容,终止式的祝福就像是从痛苦中得到解脱而产生的一种愉悦一样。

        也有人说;把马勒的十首交响曲一一地听完,那将是一种使命般的聆听。我们能听出他把自然的,生命的,灵魂的事情都写进了音乐里,构成了一个缤纷的,宽广的,无限的世界,也构成了一个恍惚的,迷茫的,压抑的叙述里。当然也能听出他对命运的挣扎,理想的高歌,沉重的喘息,温柔的咏叹和内心被激情彻底清算之后的瞬间的安宁。在他那样理智之年的碎片年代,就像是叔本华所说;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中才能逃离意志。马勒的信仰其实也只有一个,那就是音乐。

        马勒在1809年所创作的灵心善感的具有诗人气质的《大地之歌》,我以为,是一首让他恋恋不舍的世界的遗赠,是他向青春,美丽和友情诀别的哀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的胸怀激发起他无限的热情和遐想,是东方人所表达与现世的情爱,正投和他不断受到死亡威胁的心情。乐曲中采用了七首德文版的唐诗,包括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他的音乐有着非逻辑的感性的跳跃,多义性的隐晦的意境,朦胧窃渺的独特美感的和中国古代诗人善感气质是多么的吻合。

        如果说,李白与贝多芬有着某种神似之处,那么马勒和李商隐简直就可以跨越时空来对话。因为他们两人的作品,都是那种忧郁和神经质,都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一股郁结很深的沉潜之气,都是经历过太多太多的生命中的不幸。他自己都说;是唐诗中的灵性打动了他。也许我们也和他一样,在他飞流直下的音响洪流中,总有那么一刻彩虹般的伤感击中了我们,这也许就是我所喜欢他的作品的理由吧。

        其实《大地之歌》只是一部带有人声的交响曲,因为管弦乐队所起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伴奏,它还兼有表现诗歌意境的作用,是于独唱声部完全融合为一体的表现形式。

        我喜欢马勒的音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心目中所喜爱的那一些曲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ej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