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892120/bf058aff8acef988.jpg)
我感觉我找不到比书名这几个文字,更适合做这篇文字的题目了。
毕竟当初,自己也是因为书名,所以买了这本书。大概就是,这几个字戳中了内心的某一个角落。
![](https://img.haomeiwen.com/i5892120/76191aa3236534bd.jpg)
01
关于“独立日”,其实是一个系列,这本书刚好是系列之一,讲的都是和读书有关系的内容。
“独立日”的由来,是老牌书店三联周刊在新时代的衍生。为什么会有这个IDEA,主要还是,编辑们感慨,身边很多独居的朋友,过得并不好。要么迫于压力,要么迫于现实,要么迫于生计。
为了让大伙因为独居走向迷茫和庸俗,就诞生了“独立日”。它提倡的是个人、独立、有品质的生活理念,主要还是想帮助更多的人丰富各自的精神世界,从独居生活走向独立人生。
小开篇中,我最喜欢的那句话就是,“如果一个人想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往往只能一个人独自去做。”比如,读书,旅行以及思考。
为什么会喜欢这本书的标题呢?大概也是,这也是我自己做过的事情吧。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和黄金屋”,其实,书中最多的大概就是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陪伴我们独处的时光,还有带给我们的心灵慰藉。
很多别人不会说的话,书都跟你说了;很多别人不会教的道理,书也会教你;很多看不懂的人生,慢慢地在书籍中我们也懂了。
反正,我们对于书来说,大概就是,你看不看我,我都在这里;你学不学我,我也都在这里;你想学习更多的东西,你就只能翻开我。
对我来说,是一种宁静的力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5892120/a221041254067a9a.jpg)
02
关于这本书,你拿到的时候,第一感觉会是,好特别的装帧,书籍不大,但是内容其实很多。因为这本书讲的都是作者对看过的书籍的评价。
这本书有多少篇文章,就代表作者在曾经某段时间里,看过了多少的书籍。
关于看书,读书这件事,对我来说,比较像习惯和爱好。闲暇之时,拿起来;求知之时,拿起来;这么多年了,好像这也是我坚持下来为数不多的习惯之一。
我喜欢作者在自序中写道,“读书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特别的变化,但我能感受到自己变得更独立、更丰富、更自由。”
我想说,读书对于我来说,也是如此。生命中都曾有过暗淡的时光,而一本一本的书籍仿佛成了漫天萤火,最终把暗黑扫除,内心不再彷徨。
世界纷纷扰扰,熙熙攘攘,我想做的,也是用书籍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然后我躲在墙里,避开所有的不安全因素。
在书籍的最开始和结束,我们能够看到作者通过征集,收集到的一些关于全国各地的独立书店的照片,还有网友们各自书房的样子。每个人的藏书的不同,精神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
之后,有了一个叫“一书一日亦生活”的专题,分门别类地讲述了作者看过的其他类型的书籍,以及看过之后的感悟。
为什么说这本书不厚还是不容易读?就是因为介绍的书籍比较多,我们在看感悟的同时,若是看过相应的书籍还好,没看过的话,还得花时间好好去消化理解。
书籍的最后,作者给出了一些系列的书单。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跟着作者的推荐书籍进行学习,或者模仿作者的建立方式,建立属于自己的书单。
通过读书,带动你的成长,提升你的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5892120/3132d68009096aa0.jpg)
03
在书籍的世界里,你不得不感慨的一件事,那就是我们真的很渺小。
至少在作者讲述的这二三十本书中,我很惭愧地承认,这些书,我一本都没看过。
我应该算是看书不少的人,结果在这里,我居然没有一本书是和作者有交集的。可见,书的世界是海洋。
在这些感悟中,其实这和我们在网上看到的书评不太一样,更像作者的感悟。
以前自己看书,最多也是做一些句子的摘抄,很少会去写这些读书书评或者感悟的,如今看来,确实是浪费了一些精力,也错过了积累。毕竟,我们哪能要求自己,看过的东西就不能忘呢?
每一本书,都是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人对这个社会的思考。不管它是散文,还是诗歌,不管它是长篇还是短篇,我们阅读,思考,慢慢地,我们才能形成我们的价值体系。
如果有时间,如果你喜欢看书,可以挑战一下,把作者书中出现的书目看一遍。或者其中有些书籍离我们的时代太远,但那些都曾经是活跃在那个年代的社会意识流。
在一个人的时候,我也只想做一个安静的书呆子。
在太纷杂的世界里,我也想用一间书房来抵抗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