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性

作者: 建筑不止 | 来源:发表于2017-04-04 21:14 被阅读0次

    《透明性(Perspecta)》是柯林·罗(Colin Rowe)和罗伯特·斯拉茨基(Robert Slutzky)合作完成的一篇对现代建筑影响深远的建筑理论著作,发表时间为1964年。此书付梓之后,便在立体主义绘画现代主义建筑之间激起千层浪,它把两者通过透明性紧紧结合在一起。而此时立体主义绘画出现了近60年,现代主义建筑也经历了40多年,两者时间节点惊人的同步,是否现代主义建筑和立体主义绘画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或是现代主义建筑多少受到立体主义绘画的影响?答案不存在,两者难服。

    首先,透明性是什么?你或许会想到玻璃、空气、水……没错,这些东西都是透明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被光线穿透,所以其背后的景象才能被你看到,这种现象被称为物理透明性(literaltransparency)。

    除了物理透明性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透明性,它就有“空间-时间”的双关性和更高层次的空间结构,更多的会依赖我们的经验去判断(看不懂先记住,后面会详细解释),即现象透明性(phenomenaltransparency)。物理透明性是最简单的透明性,任何透明或是半透明的材料都可以是物理透明性。现象透明性是抽象意义上的透明性,超越了材料的界限,更具有广泛性,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室里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前面的讲桌挡住了老师的双腿。讲台下面听课的学生如果坐着不动就只能看到老师的上身而看不到老师的双腿。在这里,学生虽然看不到老师的双腿,但不会去认为老师是没有腿的,要不然也太吓人了。为什么呢?因为在学生的印象里老师是有腿的【既有事实】,所以学生就会根据经验判断老师是有腿的。

    又比如走在大街上,发现某个店面的橱窗上有个非常漂亮的花瓶,如果不进入店里就只能看到花瓶的局部,这时候你会走进去一览它的全貌。但如果不进去呢,你的脑海里仍然会浮现花瓶的全貌,虽然没亲自看到,但是会脑补出来。一个物体,当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三维空间时候【部分提示】,我们会潜意识里想象它的全貌,脑补出其他三维空间。这是人类格式塔心理的表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服装领域,很多衣服设计成半遮半掩,开个洞口或是局部透明,通过【部分提示】,我们可以脑补获得更多的信息(咳咳咳)。

    手机的APP图标设计中也潜藏着现象透明性。安卓和苹果系统的APP图标往往是静态的、“平面的”(不要跟我说有的图标是立体的,这不是一个概念),你看到这个图标能想象点开之后的样子吗?不能。而win10系统的APP图标是动态的、“立体的”(不要跟我说它的图标是扁平的),根据图标的翻转变换所显示的内容,你就可以获取一部分信息了【部分提示】,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更有兴趣点开图标去看里面的信息。

    现在,我们明白了透明性的作用——“使观察者能够同时接收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空间的感知”。我们了解两个以上不同空间的方式有两种——基于【既有事实】和基于【部分提示】。我们大部分情况下只能看到静态的三维空间,也就是单一的三维空间,立体主义绘画和现代主义建筑都想要我们同时看到不同的三维空间(我猜测的),于是各路大神各显神通,开始轰轰烈烈的创作实践了(其实就是利用【既有事实】和【部分提示】,瞬间高大上了有木有)。

    (最后打个小广告,内容来源本人微信公众号:建筑不止。一个热爱生活的建筑师,以多样的视角,讲述建筑学背后的故事,介绍人情味的设计,漫谈建筑文化,分享生活的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透明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pz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