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缘起法之受

作者: 晋陵路边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19:35 被阅读5次

1 受之种类

我有时说一受,或时说二受,或说三、四、五、六、十八、三十六,乃至百八受,或时说无量受。云何我说一受?如说所有受皆悉是苦,是名我说一受。云何说二受?说身受、心受,是名二受。云何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云何四受?谓欲界系受、色界系受、无色界系受及不系受。云何说五受?谓乐根、喜根、苦根、忧根、舍根,是名说五受。云何说六受?谓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云何说十八受?谓随六喜行、随六忧行、随六舍行受,是名说十八受。云何三十六受?依六贪著喜、依六离贪著喜、依六贪著忧、依六离贪著忧、依六贪著舍、依六离贪著舍,是名说三十六受。云何说百八受?谓三十六受,过去三十六、未来三十六、现在三十六,是名说百八受。云何说无量受?如说此受、彼受等,比丘,如是无量名说,是名说无量受。

(四八五)

一、一受,凡受皆是苦,这是依受的本质而言的;

二、二受,身受与心受,这是依受的主体分类;

三、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这是依主体对受的感知分类;

四、四受,欲界系受、色界系受、无色界系受、不系受。这是依受的对象分类;

五、五受,乐根、喜根、苦根、忧根、舍根。这是依受的根源分类;

六、六受,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这是依受的来源分类;

七、十八受,谓随六喜行、随六忧行、随六舍行受。这是依受的来源及主体对受的感觉分类;

八、三十六受,谓依六贪著喜、依六离贪著喜、依六贪著忧、依六离贪著忧、依六贪著舍、依六离贪著舍。这是依受的来源及对欲贪远离程度分类;

九、百八受,谓三十六受,过去三十六、未来三十六、现在三十六,是名说百八受。这是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再依时间前后顺序分类;

十、无量受,谓如说此受、彼受等,如是无量名说,是名说无量受。无量,谓无法度量;无量受指各式各样的受。

2 两种受

有二受,欲受、离欲受。

(四八五)

依欲贪之有无,分为两种受:欲受,即有欲贪参与的受;离欲受,即没有欲贪的受。

在平常情况下,一般所言的受是指欲受。修习佛法的目的是断诸欲受,得离欲受。断离了欲贪的圣者并不是没有受了,而是没有了欲受,圣者的受是离欲受。

3 欲受

3.1 受之缘起

缘触受者,云何为受?谓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二九八)

受是因为触而产生。有两种产生的途径:

一、外六入处、内六入处之间的碰撞,即触而产生,这类受先于识产生;

二、外六入处、内六入处及六识,由此三者共同参与而产生,这类受后于识产生。

在缘起法法说义说经中,受的分类,是三种:苦受、乐受、不苦不乐苦。这个分类是最重要的一个分类方法。

其一,经中明确规定这种分类方法是缘起法中的受分类,这是依个体的主观感知分类的,缘起法法说义说经中采用这种分类,反映了佛法极为重视个体主观感觉。

其二,三种受是与贪嗔痴相对应的,乐受与贪相应,苦受与嗔相应,不苦不乐受与痴相应。佛法是为断贪嗔痴而建立的,这个分类为修行提供了一个指南。

其三,在缘起法中,缘受生爱,受分为三种,但只有乐受是与爱相关联,爱的产生必然伴随或为了某种形式的乐受,由于凡受皆是苦,认识乐受的本质是苦是断除爱的关键。

其四,知之病,谓痴;不知,谓无明。痴与无明相关。不苦不乐受是不完善的知导致的结果。

其五,瞋,在某些地方写作嗔,是愤怒,因为有苦受才会有愤怒、生气。每一种瞋的背后,都与某种苦受不能得到满足相关,认知苦受的本质是断除瞋的关键。

3.2 欲受

云何欲受?五欲功德因缘生受,是名欲受。

(四八五)

五欲,谓眼、耳鼻舌身。五欲功德指这五根本身的功能,以眼为例,眼之功德是产生眼识,产生受、想、行。其它四根的功德依此类推。这五根属于身,因此,五欲功德是指身自身功能产生的作用。五欲功德因缘生受,是指心对身的作用产生爱染而产生的受,这种受是心对身的欲贪导致的,因此是欲受。

3.3 凡所有受皆是苦

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复阿难,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

(四七四)

由于两种原因,佛陀说凡受皆是苦:

一、一切行是无常的,一切行是缘起的:

二、一切行能够渐次寂灭,因为寂灭而能得到涅槃,因涅槃而知凡受皆是苦。

凡受皆苦,这儿的受是指欲受,而不包括离欲受。

4 离欲受

4.1 离欲受

离欲受?谓比丘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是名离欲受。若有说言,若众生依此初禅,唯是为乐非余者,此则不然。所以者何?更有胜乐过于此故。何者是?谓比丘离有觉有观,内净,定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是名胜乐。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入处,转转胜说,若有说言,唯有此处,乃至非想非非想极乐非余,亦复不然。所以者何?更有胜乐过于此故。何者是?谓比丘度一切非想非非想入处,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是名胜乐过于彼者。

(四八五)

离欲受,谓离欲、恶、不善法而因缘所生的受。

离欲受分为九种,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识入处、空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想受灭。

离欲受从其感受的程度分为九种,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即离欲受的强度越来越大,最后阶段是想受灭。

身作证,指亲身证知。

想受灭,有些观点认为是想阴灭,圣者想阴不会灭,想受灭灭的是贪嗔痴引导下的想。

离欲受分为九种,这九种离欲受是佛法所能达到的目标,也是学习佛法的目标,涅槃的境界虽然难以言说,但关于涅槃的境界,其必然与某种受相关联,这种涅槃的受是离欲受,即九种受。

4.2 四种乐

世尊说受乐数者,有四种乐。何等为四?谓离欲乐、远离乐、寂灭乐、菩提乐。

(四八五)

四种乐:离欲乐、远离乐、寂灭乐、菩提乐。

这四种乐是按乐的种类区分的:离欲乐,是离欲贪而起的乐;远离乐是远离五受阴而起的乐;寂灭乐是断五受阴的乐;菩提乐是觉悟缘起法的乐。

相关文章

  • 30-缘起法之受

    1受之种类 我有时说一受,或时说二受,或说三、四、五、六、十八、三十六,乃至百八受,或时说无量受。云何我说一受?如...

  • 20160205菩提树下成正觉285经摘抄笔记3

    【缘起法】被称为法性、法住。 【法住智】即体证缘起之智,就是用身心去体证缘起法的智慧。 【此有故彼有】是指依条件生...

  • 心蓝彩铅训练营作业5

    学号30-桃之妖妖

  • 只是启发,难以定义

    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缘起法。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所以很多禅宗公案很难读懂理解,是因为彼时,彼境已变化,此时此...

  • 缘起法

    敬礼圣人。茫茫的宇宙,无有边际。混沌幽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望着星辰而发呆!春风,夏雨,秋收!冬雪!岁月年年月月...

  • 29-缘起法之触

    1两种触 1.1六入处触者 缘六入处触者,云何为触?谓六触身,眼触身、耳触身、鼻触身、舌触身、身触身、意触身。 (...

  • 27-缘起法之识

    识 1六识身 缘行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身,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二九八) 身,积聚...

  • 善和《佛陀与佛法》第四章作业

    1.什么是缘起法?什么是逆缘起法?答:顺缘起之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缘无明—>生善恶之行—>生识—>生名色—...

  • 2020-03-26

    法身偈,也就是缘起偈。也是缘起咒汉地的念法。 印度等地在塔基和佛像内多刻有此偈:“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

  • 诸佛菩萨名号

    缘起偈: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 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缘起法之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qm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