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推,网络和电话,这是教培机构招生的传统三板斧。
由于社群不仅可以成为流量池,而且还能裂变增长,社群逐渐成为教培机构招生和口碑传播的利器。
(通过社群体系去做增长)
社群越来越火,各家机构都在加大社群招生的力度。只是,社群易学难精,很多人一不小心就“误入歧途‘’,掉入社群的坑中,爬不出来。
笔者,分享实践中的一些坑。
一 、坑1:很多人以为社群就是群。
简单的拉个群,发个红包,发些资料,群里很热闹,社群就建立了。
这是大多数人的错误认识。于是,有这样的一个说法,99%的群都是伪社群。社群,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简单的群。
以微信为主要载体的社群,应该包括 群,虚拟人,订阅号(内容),服务号(服务),小程序(工具)。
可以从一个点去切入,最终要回归到体系。
二、坑2:做社群,就要做裂变,抓增长,最好是爆炸式增长!
18年,行业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增长黑客吧。
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课程,让我们非常的焦虑,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花样的裂变活动中。转发,一拖N,分销,团购,众筹,红包,助力等,玩法层出不穷。
大家都非常的焦虑,都想快速拉来用户,快速的收割变现,把用户当成了韭菜,在很多人眼中,社群成了割韭菜的利器。
速度有了,温度何在?
社群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建议大家好好去思考下,我会在后面给出我的思考。
三、坑3:送资料,送课程,送红包…….各种的送。
大家都在这么去做增长。
以利益去驱动,带来的可能多是羊毛党。ta们善于薅羊毛,羞于付费。用户很多,转化却非常困难。看似热闹非凡,实在什么用都没有。
最关键的是长此以往,企业品牌在用户心中的形象就会降低,“这个企业只会低价”,如果这样是不是会有点low。
那么,怎么办?
我们要的应该是良性的增长。基于业务的内在,基于原动力,设计的增长模型。
效果是衡量教育机构质量的唯一标准。效果外化,这才是增长的源泉。
四、坑4:追求用户数,粉丝数,忽视客户数
大家经常会不由自主的追求用户的数量,粉丝的数量,几万,几十万,几百万......越多越有力量。
其实,我们应该追寻的是客户数,而不是用户数。
用户再多,如果不转化,一点用也没有。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真正的有价值,用户就会愿意为之付费。如果不付费,那就不是你真正的用户。
设置一定的门槛,筛选出目标客户。这种打法要比,盲目的裂变,效果要好的多。
五、坑5:用销售的思维去做活动。
很多活动为什么效果不好?全是销售的思维,而不是社群的思维。
比如,寒假了,机构想做寒假招生。大家做海报,主题一般是寒假招生大优惠!
活动人员寄希望,海报一发出去,用户就立刻报名。
如果再加上拼团的功能,助力的功能。那么,用户应该蜂拥而至。
实际上呢,活动参与人数并不多。于是,拼命的私信推,转发朋友圈,打电话推销。一顿操作猛如虎,人数终于好看了一点。只是能交差而已,也就是仅限于此。
换位思考下
我们应该从用户的需求来出发,认真的分析用户的痛点,提供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
一部分内容免费,用户要想获取,那就参与活动,完成任务后获取。
建立初步的信任之后,我们再去转化,效果会好很多。
销售的思维是,我有什么好东西,我卖给你。
社群的思维是,用户需求什么,我提供解决方案。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转变起来非常困难。
经常说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一切就会纷至沓来。一句话道尽用户的思维,可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再次强调下,社群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社群思维。思维意识的改变是最难的。
六、坑:6:社群是运营的事。
很多老大觉得社群只是运营的事,我不需要懂,只需要配齐资源就行了。
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社群是老大的一把手工程。
首先,表面上看社群就简单3步,拉新-留存-转化。
拉新的内容,谁来提供?肯定是做内容研发团队来提供啊,他们最懂用户。
用户来了,我们要把用户激活,留存,建立起信任。运营可以做些常规的运营动作,但是,只有内容研发团队才能提供用户真正想要的内容。
转化的环节,销售团队要介入进来。售后的环节,需要客服团队的支持。
这么说下来,社群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工程,需要老大协调公司的资源,才能形成完整的社群体系。否则,只靠运营团队,社群很难成体系,也很难有生命力。
其次,内容是1,社群是0。
优质的内容永远都是流量的原动力,内容是1,有了优质的内容,社群才能去助力。没有前面的1,再多的0都没有用。
社群体系可以把优质的内容快速方法传播出去,这是社群的威力。
最后,社群应该是和产品紧密结合双生子。
流量型产品(入口)——功能型产品(留存和信任)——盈利型产品(转化)
《增长黑客》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好产品,才是增长的根本。
如果产品没准备好,那就不要过早去追求增长。首先,浪费时间和金钱去推广不受欢迎的产品。其次,过早追求增长,没法将早期客户转化为忠实粉丝,反而会失望,进而成为批判者。
裂变增长是把双刃剑,它可能助你倍速增长,也可能让你灰飞烟灭。
——摘自《增长黑客》,有改动
社群,不仅仅是运营的事
要想做好社群招生
校长,总监等高层一定要重视
最重要的一点是
学科一定要参与进来
在社群上,学科起到的作用要比运营大的多
七、坑7:社群的打法越新进越好。
光是社群的增长就出现了群裂变、个人号裂变、任务宝、打卡、红包、分销、分布解锁、付费裂变、众筹、助力、团购等玩法。社群的玩法可谓是日新月异,一种玩法过了一段时间,就会丧失热度。
很多教育机构热衷于研究各种各样的打法,钻研各种各样的套路。追新求异,内心觉得打法越先进越好。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打法的先进与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打法是否适合。是否适合公司的组织机构,人员构成,当地的市场。
我们要量体裁衣,设计最合适的打法,而不是生搬硬套,花重金引入最先进的工具和最新潮的打法。只要合适,只要有用,就是最好的。
八、坑8:社群只适合在线教育
很多人觉得社群非常的神秘,只有在线教育公司才能玩。实际上,线下机构更容易玩转社群。
“存量找增量,高频带低频”,这是社群的十字箴言。存量,可以理解成老用户。
线下机构和用户之间的联系会更强,信任度会更高。这是因为一次线下的交流要远远的大于10次线上的沟通,现实中的见面和聊天,对促进关系实在是太重要了。
从这点上来说,存量找增量,这是线下机构的天然优势。只是,线下机构缺乏相应的人才,这是短板。需要补齐。
可以预见,19年,线下企业将会进一步觉醒,完成线下流量线上化的布局,OMO(Online-Merge-Offline线上与线下融合)模式将会是未来的主要形式。
这有点像15年的“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之争。目前,行业已经进入重度垂直时代。
教育+将会是主要的潮流。
九、坑9:社群只适合k12等大用户基数的行业,不适合重度垂直行业。
这是完全荒谬的一种说法。
越是重度垂直,用户的关系链会越密集,越适合社群体系啊。
未来,社群的颗粒度会越来越细。
我曾在朋友圈写过这么两句话:
分层比裂变更重要,
留存比增长更重要。
十、坑10:社群的转化效率太低。
很多人在社群转化上存在问题,主要是没有设定好产品矩阵。
教育行业的节奏一般是这样的。
免费(入口)——低价(信任)——正价(盈利)——续班(利润)。
社群招生,你真的会了吗?
尝试几次,社群无用,重回老路。
人们接受新生事物需要一定的时间,人们对于新生事物天然有防御的心理。很多人尝试了社群,模仿别人的动作,结果不理想,于是得出一个结论:社群无用。重回老路。
这是常态,我也见到过很多次了。
不是社群无用,而是没有做到极致。
社群有很多步骤,假设有5步,每一步只做到50%,那么,最终的结果是3.125%。
我们不仅要,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一切都会纷至沓来。
我们还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最后,我还是要说下社群的本质,回应下前文遗留的问题?
社群的本质:
不是裂变带来的爆炸式增长,更不是快速拉新,然后割韭菜。
社群应该是把弱关系变为强关系,把短期用户变为长期用户。
所以,社群的基础是同好,是共同的价值观。
作者简介:
朱兆伟,就职新东方,前为明教育集团学信科技联合创始人。16年专注教育,横跨课外培训、图书出版、实体学校、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等多领域,擅长将产品、教研、营销和运营有机结合。最近,专注社群招生体系的实践。
群绘:微信社群分析产品,免费体验
官网:http://www.iqunhui.com/ (群绘微信公众号:iqunhu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