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一碗热腾腾的面,可以去除掉体内所有寒气。
在北京提到面,首先会想到老北京传统炸酱面。沥干的手擀面,被单独放在一个碗里。如果是传统风味的面馆,这碗一定会选大号青花瓷的厚瓷碗,花纹也是传统的纹路。
碗边边上,一定要用同样花纹的小碟放上黄瓜丝、萝卜丝、豌豆芽,绿红白三色。其中这萝卜最好是心里美花心的,咬一口是有脆又甜。黄瓜一定要是切的,虽说用那金属锉刀磨很快,可粘上了金属的铁锈味,吃了怪怪的。更重要是磨了的黄瓜看上去也是丝,其实内部的细胞壁已经碎的一塌糊涂,吃起来软踏踏,不像切出来的那么脆而爽口。
然后还要一碗黄酱,这是北京特色。六必居的甜面酱、黄酱,东来顺的芝麻酱,再加上炒的焦香松脆的猪肉末,放到大炒锅里反复炒炸。当一股浓浓的酱香出来,这炸酱面也就好了。
我喜欢把这三样拌在一起,大口大口的吸溜,满嘴酱香,爽。吃完再来那一碗面汤,解去那厚重的油腻。
虽然炸酱面既有北京特色,又好吃,可实在不想在这寒冷的冬日尝试。这时就要说到在北京仅次于炸酱面的一种面——兰州拉面。
兰州拉面在全国,可能是最有名的面馆了,据说现在他已经远征东瀛,在那块拉面帝国占据了一席之地。
兰州拉面、马兰拉面,或者其他什么,本质上是相同。这都是来自于甘肃兰州,那片贫瘠的土地。
今天我就去了公司附近一家不太出名的拉面馆——德柜居,这名字我也不太明白,反正知道是家清真馆子就对了。
推开两扇玻璃门,是一个流水摆件,湍急的清水,从那茂密的假山上流淌而过。假山后面是一黑漆木质屏风,绕过才看到那一排排的实木桌椅。
餐厅人很多,但来去也很快。为了适应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原本需要时间的拉面,也拥有了快餐般的速度,快餐般的价格。传统牛肉面大碗16,小碗14,转账付款。
兰州拉面最重要是“拉面”二字,拉顾名思义就要真拉。开放性的厨房里,可以看到带着白色厨师帽,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小哥用力的和面。一团有着成年人怀抱那么大,小哥用力摔打,固定拉伸。一半固定在金属案板上,一半被抱在怀中,这后面就是一退一进,二根变四根,四根变八根,八变十六,十六三二……一根根粗细得当的拉面就拉好了。
菜刀咔咔咔几刀,然后被熟练的扔如一大锅里煮,一次好多人份。另一个的小哥,熟练的招呼客人。或许是离得近,我可以清晰的看到他那大大的眼睛,长长睫毛,带着新疆风味的卷发。
这小伙手脚也麻利,那边的面一煮好,他就立马一笊篱抄起来盛碗里,那盛起的面不多不少刚好一人份。然后小伙又一手舀起半勺牛骨汤,这牛骨汤是一个巨大的金属锅里熬出来的,里面有着牛骨、肥肉、瘦肉、各种香料。之后就是撒萝卜、葱花、香菜,一碗热腾腾的兰州牛肉拉面就做好了。
这家牛肉拉面的面是极好的,至少劲道十足,每一根都带着浓重的小麦气息,绝不会像有些店家用买来的面凑数,吃起来软踏踏。汤也很好,厚厚的一层黄油附在上面,香菜大葱起起伏伏。萝卜入味也很好,一咬满口汤汁。
只是牛肉它无所踪迹,不过想想也是,兰州牛肉面,见不到牛肉不是很正常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