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效力、效法、模仿,学论语即是效仿孔子。
“习”《说文解字》里“习,鸟数飞也”多次反复地练习,而不是复习,鸟终于飞起来了,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故欲学圣人之学,当效仿之,不断练习而至修身齐家。
《朱子近思录》里说“明道先生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程颢说读书都背得就是玩物丧志,读书不是为了背得,不是为了说给人听,而是应该学以润身,落实行动。
王阳明说:哪个要你记得?你若记得便不晓得。你若晓得,不必记得。
故学当知行合一,致良知,问心而行。
如何当得知行合一?比如送客,孔子要站在大门口眺望,一直到客人走远了、看不见了才转身进屋。
若我送客,亦当做此礼数,孔子亦不过如此。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朋,是同类,志同道合的人。人不知而不愠是重中之重,是修身。
每个人有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经历,看不同的书,遇见不同的人。
不要认为别人跟自己一样,我知道的别人就有义务知道。我认为很简单、天经地义的道理,就是别人也应该遵循的道理。
自己的道理不一定比别人的道理大,别人的道理也可能比自己的认知要高深。我们都不过是选择了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来面对世界、与人相处。
无非有人一成不变,有人日日自新。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
“弟”同“悌”恭敬兄长的意思。孝悌是“仁”的根基,为什么那么强调孝悌?
因为当时大量的人没有机会出去游学做官,对于一般人来说,处理好家庭、宗族关系就是立身之本。
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顺,兄弟关系都处理不好,还谈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把这些本分的事情做好了,再来谈更高处的学问,这样的人就有“仁”不会犯上作乱。
孝悌者,为仁之本。我自觉不孝更不悌,确已失仁之本。
本立而道生,本之不立,焉能生道?故吾失道甚矣。既无孝悌,更失仁道,实犯上作乱、离经叛道者也!失仁背道,犹可修身乎?
私以为无不可也者。虽无孝悌而失仁,犹有义礼智信。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就是花言巧语,令色就是伪善的神色,巴结人的神色。
巧言令色自古多用来形容奸臣。那些因为心中懦弱、患得患失,怕对不上领导的意思,领导不喜欢我,我的地位和利益就受影响了,需要顺着领导意思说话的人,也是不仁之人。
我自己就在创业,招人从来只想招那些能够提出问题、挑出毛病并解决问题的人。
升职加薪,需要的是做到靠谱,超出领导的预期,而不是巴结领导。
一个公司里,如果需要巴结位高者才能上位,这说明公司已经陷入死海效应中,优秀人才流失,只剩下庸人。
及早脱身为妙,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当然这里的不巴结不是让你对谁都板着脸,在公司跟同事以及领导经营好关系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