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妍乐团
首先,请认真地想一想,职场中的你真的会沟通吗?
你是否经常感觉自己不太会说话?是否觉得自己说的话,并没有达到本来的期望?有时还容易让对方误会?是不是有些场合,自己的嘴巴总是比脑子快?说完就特后悔?
如果有,那说明我们在沟通这门学问上,还需要再精进哟!我一直认为,沟通,是值得每个人感悟一生,实践一生的学问,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
身在职场中的我,几乎每天都在感受到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沟通案例,有一些也发生在我与直接领导的沟通上,有一些发生在下属与我的沟通中。还有一些,是我亲眼目睹着的一些案例,我自己也有很多想和你分享的感悟。
所以决定连续写三篇文章,把沟通这点事儿,向你挑明说透。
关于沟通这一主题,从理论到实践都一直有人在写,一些书籍中介绍的也很多,但书籍理论化的偏多,文章类的又都说得不是太透彻。我依据自己多年的职场经历,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把沟通分为三个层级,以这三个层级的沟通分别写三篇文章来详细说明。
第一:沟通的第一个层次是信息沟通。即以听明白和讲清楚为沟通目标,关注怎么听明白,如何讲得清楚,在听明白与讲清楚的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我们又应该如何避免。
第二:沟通的第二个层次是思想沟通。思想沟通以避免误解,充分进行良好的互动,达到更有效的深度交流为目标。同时关注在沟通的过程中,肢体语言的解读与应用。你可以看看自己的哪些行为出卖了你的灵魂,他人的哪些小动作,又让你窥视了他内心怎样的想法。
第三:沟通的第三个层次是心灵的沟通。以心与心的交流为目标,开放心灵、解读心灵的沟通。我认为这是沟通的最高境界,如果你能够解读心灵,从心灵层面去沟通,那么,你一定可以达到沟通无极限。
这三个层面都会围绕着职场案例来进行,我给它们定位于沟通的初级、高级和无敌篇。为了能够分开层级,这三篇是同时写就的。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分别着重去体会和阅读,也可以娱乐一下自己,看看目前你的沟通能力处在哪个层次,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初级没问题,高级也能应对,偶尔能感觉到无敌级的沟通氛围。哈哈!我是不是很厉害?
还是先来看看沟通之初级篇。
*******************
职场上,沟通是最基本的工作能力。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向下级或团队成员布置工作任务,或者,就是年底单位组织开一个年会,召集大伙做做游戏,抽抽奖,都需要沟通的,不是吗?
那么,你知道吗,沟通不但需要技巧,沟通还是分层级的。
沟通的第一个层级,就是最初级的沟通,至少要做到听明白,讲清楚。
可能你会说,这太简单了吧!有嘴巴就能说,有耳朵就能听嘛!其实,就算是沟通的初级层级,也是有许多学问的,掌握不好,职场中也很容易出现意外状况。
沟通不是把你想说的说出来就行了,而是要确认别人理解了你的想法。这就可以归结到“说明白”的范畴了。很多沟通失败的例子表明你是说了,而别人也听到了,但是他做的结果却不是你所要的。
一个完美的沟通过程,至少要沟通的双方经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说者说了想说的;第二个环节,听者听到了说者的话;第三个环节,说者确认对方听到并明确对方是否正确理解了自己的话。第四个环节,听者与说者反馈信息,就细节再次明确,以确认理解正确。任何一个环节遗漏,都可能造成沟通的失败。
你看,说出你想说的话,沟通只达到了四分之一。如果对方也听到了,沟通只达到了一半。如果双方没有就细节再沟通的话,双方认同的事实就可能不一样,沟通可能无效。最终的结果可能与初衷背离很多。
如果沟通失败,说话者会生气地在心里想:我不是已经和你说过了吗,你怎么没听懂啊?没听懂你还不知道问?对方也会抱怨:有话也不讲清楚些,我是听到了你说的,可谁知道你其实是这个意思啊?你有话不明说,谁整天和你猜谜似地说话呀?想累死谁呀?
你看,这就是最简单的沟通也会有出乱子的情况。
“听明白”的第一个情境,就是接受上级工作安排,要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你应该这样:
1.认真倾听;
2.把你的理解重新复述一遍;
3.和上级确认你的理解是他原本的意思。
注意,如果时间充足,要当场把这一沟通循环进行完。如果时间紧急,比如上级忙着去开会,边走路边和你交待了一件事。你也一定要在事后把这一沟通循环走完,而不要以为自己听明白了,就按自己的理解去工作。
当然,也不要太叫条,有些工作也需要你先呈现出来,上级再和你进一步沟通,特别是需要创意类和写文章之类的工作,不容易第一次沟通就达到最终目标。
失败的沟通案例太多了,而且容易发生在职场新人或者新建立职场合作关系的人之间。
新人因为对职场工作环境不了解,通常问不出问题来,领导也觉得已经把话说明白了,不知道新人会在哪个环节出状况。而对于新建立职场合作关系的情况,比如今年你部门调来一个新领导,你们都不是职场新人,但还是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你们的默契度还没有建立。
语言背后还有很多信息,没有被对方捕捉到。包括对方的表述习惯,是喜欢含蓄些,还是直白些,都是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的。
上周我让员工改一份PPT,我的要求是在EXCEL表格中,加一列负责人,再把EXCEL表链接到PPT中。结果员工做完了,我一看,他是加了一页责任人,可我要他加在表格中,结果他加了一页PPT,并且把后加的这一页PPT做了一个链接,完全不是我说的意思。
这个案例说明,即使沟通的四个环节都走完,也可能发生类似的问题。因为你理解的和对方说的真的不是一回事,但是在事实没有呈现之前,都觉得已经沟通得很明白了。
再比如,昨天我的领导要我做一份2017年的工作计划,说今天上午他要听汇报。按惯例,领导都是各个处室一起听汇报的。他没说单独听我汇报,我自然就理解为5个处室的领导一起汇报。所以当我准备好,到了会议室时,发现只有我一个人,我当时是相当吃惊的。因为第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沟通出了问题。好在,我反应比较快,直接喊了我的下属一起开会。
我认为这次沟通主要在于领导没有说清楚,我按惯例在理解这件事,也无可厚非。因为不可能每句话都去听弦外之音。
所以如果你是交待任务的领导,一定要多表达一些信息,特别是有特殊要求的信息,并确认对方听懂了你的意思。如果你是下属,也一定要重复领导的要求,以求得理解一致。
沟通中最忌讳的,就是言简意赅,沟通讲究细节,很多细节都可以对整体的目标起到校核的作用。
听清楚,讲明白还有一个要素,就是不要让你的嘴巴快过脑子。
刚入职场的那几年,经常发现我是嘴巴比脑子快的人。比如想到什么就立刻说出来,而不习惯在脑子里多模拟几次。不太善于把握两个人谈话的节奏。加上我又是风向星座,谈话跳跃性很强,常常让对方感觉无所适从。没分清场合和对象之前,就按照自己习惯的语气语式去说话,结果不是对方尴尬,就是我后悔。
现在懂得了“识时务者为俊杰”,懂得“世事洞察”不是虚伪,是学问。一件没有从心底认同的事情,是不会变成融到血液里的习惯的。
现在的我,如果觉察到对方的反应速度比较慢,我一般会故意停顿一下,让对方跟上我的速度,或者不急于表态,待对方表露之后,再表达我个人的见解,无非是等人三秒钟。这样做以后,我发现沟通效果好了很多。
沟通中,互动也很重要。沟通的效果也在于“问”,而“问”的这一职责,对木讷一些的听者,说的人就需要多问,比如,你了解我说的意思了吗?你还有什么补充吗?而如果听者思维活跃,说者思维缓慢,就需要听者多问,您是这个意思吗?我这样理解对吗?我们的看法一致吧?
还有,沟通中的语气语调的应用,以及表情是否表现为关注,还是冷淡,都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直接影响听众的接受程度和对你态度的理解。
曾经我们部门一个自尊心很强的老员工,找一个很强势的副总签飞机票。因为超标了要签字。结果签字回来员工找我诉苦,说再也不找领导签字了,以后,宁可做两天火车,也不买超标机票了,这领导的脸色太难看了。我问,你和领导说明情况了吗?她说,说明了呀,可是领导的脸拉得像水似的,真让人受不了。
这个员工是这样想的,我其实没有多花公司的钱,要不我可以让机票不超标,多在外地住一天,那住宿费加车费比机票用的钱还多。领导你不用给我脸色看,以后我再不找你了。而领导是这样想的,直接找我签字,是不是觉得和你熟呀?越过部长来找我?这超标的费用是要你们部门承担的!
可惜,因为他们的级别差得太多,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分钟内达到无障碍沟通的地步。结果也只能是各留不快在心间了。
此外,不要小瞧态度这个事儿,它真的影响你的工作质量和人际关系!你的态度也影响领导对你的态度!要命的是,这些感觉上的东西是人交往过程中最先感受到的信息,有很多事一旦形成看法,是你怎么都弥补不了的。或者你逞一时之快,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你会发现你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的努力去弥补!
现在来想一想,这沟通的初级阶段,你是否做的很熟练了呢?还有哪些细节需要关注呢?
别任性地说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了。职场中不需要“不一样的烟火”,需要的是“融入、互动,接受和沟通”。
如果初级沟通关卡你已经通过,那么来看第二篇以思想沟通为目标的高级篇吧!
文/ 妍乐团
我的职场系列文目录
感谢你的阅读与陪伴,在实践中总结,于细节处提升,是我的初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