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了,本以为大家都会喜出望外,但也听到了很多出乎意料的声音。
解封后,现在身边有些小伙伴表示,原来真的能走出小区,也有地方娱乐后,自由的生活,也就那样。
“并没有多有趣啊?”竟然不少小伙伴发出了这种感慨。
好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
叙事(narrative)是在当下高度不可控的生活中,人们需要好好学习的一个技能。
叙事,即一个人是如何向自己,向他人讲述和解读自己的人生的故事的。生活给我们的体验,很多时候取决于我们如果讲述自己的故事。
疫情封闭这种外部强加于人的情况,良好的自我叙事能够帮助我们良好过渡这段经历,少给心灵带来伤痕。
除了遭遇特殊情况,良好的叙事,在很多日常的选择与体验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对自己单身生活的叙事。
不管解封还是单身,
生活是你讲给自己的故事
英国作家凯瑟琳·格雷在《单身快乐吗》中总结了几种,让人们对于自己的单身生活抱有失落感的错误叙事:
1.单身人士是少数群体?不,单身早已是全球性现象。
地球上的独居人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比例迅猛增长了80%。
在美国,有45%的成年人此时此刻正处于单身状态(21年)。在曼哈顿,几乎一半的房产拥有者是单身人士。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房产所有者中有60%是单身。
生活压力大的东亚,单身群体的涨势同样迅速。
日本的新生人口在2016年降至100万以下,人口增长率降至19世纪以来的最低值。在韩国,类似的“危机”也正在酝酿之中。据粗略统计,平均每1000个韩国人中,结婚的人数已经从1970年的295人,跌落到了2016年的5.5人。拒绝约会的年轻人被称为“Sampo一代”。“Sampo”是一个韩语合成词,意为“放弃三件事”:放弃求爱、婚姻和生育——它们被视为顺利成人的三个要素。
中国初婚人数从2013年到2020年,人数下降48.5%至1228.6万人。结婚登记人数从13年连续8年下降,同时初婚年龄大幅推迟。
2.没桃花所以被动单身?不,单身是自主选择。
人们对单身的理解会影响到单身生活的体验。如果你觉得,单身是被强加在身上的状态,是对自己价值的否定,单身对你来说一定会是艰难的。
然而,保持单身,实际上是多数人自己的选择。因为单纯为了走出单身,在现在是非常容易的事。
在社交手段如此丰富的当下,人们能轻易找到可以约出去见面的对象,但你没有。身边也会多少有一些可以进一步了解的潜在人选,但你没有。你可以去找前任复合,但你也没有。
为什么没有?因为大家有自己的标准,在没有符合条件的人出现时,你的自由意志告诉你保持单身。
所以请记住,单身是一种选择。单身群体不必背上没人要的、不入流的可怜形象。
3.下手慢“好人”就被抢走?不,哪个阶段都有大把单身人士
有一种逻辑,它认为世界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地方,所有东西都不足够大家分享。自己之所以单身是因为,有人抢先选走了本可以是他们的爱人。这种基于“稀缺”的思维,让人们陷入慌乱焦急与跟别人的比较。
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社会人们自主意识增强,社会风气的变化,自主选择单身的人存在于各个年龄层。
据英国婚姻基金会的智库数据显示,年龄超过55岁、从未有过婚史或同居伴侣的英国人,从2002年起,增加了92%。英国25~44岁人群的单身比例高达51%。
中国的晚婚势头也愈发明显。25-29岁接替20-24岁人群成为新的结婚“主力军”,高年龄层段(40岁以上)结婚登记占比大幅上升。2005-2019年,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含再婚)占比从47.0%降至19.7%。
心理学家詹妮弗·L.泰茨开展过一项为期15年的调查,结果指出,人们结婚后的幸福程度只会比婚前幸福1%。
通过良好的叙事手法,为自己构建一个体验感积极的生活,也许比解不解封,结不结婚,更有决定性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