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记忆(一)

作者: 陬者 | 来源:发表于2020-07-23 18:51 被阅读0次

    文    陬者(原创)                     

                              小南京

    家乡小镇位于县城东北二十公里的沅水北岸,因境内上游有个江心小岛,而下游又有一个半圆形状向内凹的弯道,使得沅江流到小镇这段江面变得宽阔,水流也变得平缓,成了绝好的船舶、竹木排停泊的港湾。

    小镇所处河段

    小镇依沅水而建,从上游镇头处引江水进入,镇尾再归入沅江,在镇内形成一条内河,我们称之为小河。

    镇内房屋大都沿大、小河边而建,都是全木结构,屋后有伸向小河的晒台(也就是吊脚楼),街面用青石铺成,小河沿岸两边栽着杨柳。其境况就跟沈从文先生《边城》里面的描述有一些相似,毕竟相隔不远,风土人情相差无几。

    网图        侵删

    以前因为没有公路,主要的交通运输就是水运。清朝末年,四川、贵州和湘西的一些木商竹帮来到小镇,逐步把持沅水一带码头,经营竹木运输生意。从上游下来的竹木,扎成竹排、木排,沿江而下,在小镇中转后进洞庭湖,入长江,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售卖。(江浙沪林业不太发达,竹木需求基本依靠外省满足)

    网图      侵删

    到了民国时期,小镇发展成为湖南省内最大的竹木集散市场。(建国后,省里也在小镇成立了副厅级别的沅水木材局)往来于小镇的木商排客络绎不绝,上江佬、下江佬(小镇对上下游人的称呼)都在小镇暂停中转,休息补给。于是有了各类服务这些人的生意,吃、穿、住、文、购、娱应有尽有,十分繁荣。

    网图      侵删

    听老辈人讲,小镇当时光戏院就有两个,有专门的剧团常驻演出,茶馆内说书唱曲的也是天天不断,连挂牌的妓院都有四家(堂班两个,窑班两个,前者卖艺不卖身)。

    一到晚上,小河水上灯光闪烁,岸边灯笼,油灯,花灯交相辉映。饭馆里的酒客们猜拳行令,吆五喝六,茶馆也时不时传来说书或唱渔鼓(家乡民间小调)的声音,戏院里外也挤满了人,还有那卖小吃、零食的也挑着货担,敲着梆子在街巷里穿梭叫卖,当然也有不时从妓院里传出的嬉笑声,热闹非凡,颇有一番秦淮河畔的风韵。

    这种繁华境况在当时偏僻的湘西北小镇出现,那也真算得上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了。于是就有人开始把小镇以“小南京”称之,一时风头无二。从此“小南京”的美名由经南来北往的木商排客传扬四方,一直沿用至今。

    网图      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镇记忆(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rh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