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10
读第五章 写教育生活(17-18条)
17.一线教师通往教育专家的桥在哪儿
18.走出去,突破原有的生活世界
读书摘录:
一线教师天天被学生发展问题泡着,不缺实践和经验,但实事求是地讲,普遍缺乏解释教育现象的理论和有效的行动模型,至少是难以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和深度。
教育专家则有脱离课堂和班级建设实践的嫌疑,其所掌握的教育理论、行动模型可能老化,已不适合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问题。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线教师只要能够拉长理论短板,就可以更懂教育。
读书感悟:
前些年,外出学习的机会比较多。每次学习,主办方都要邀请一些名气大的教育专家讲座。但是,听课教师总感觉专家站位太高,所讲内容对一线教师帮助不大。相反,那些名气不大的讲师却对老师们的帮助稍微大点。主要原因是他们亲临一线,经历的很多问题与大多数老师一致,因此容易产生共鸣。
但是,也有一些专家深受广大教师喜欢。比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吴亚萍教授,常年深入课堂听课,积累了很多珍贵的教育素材,不管是哪个学科的老师听了她的讲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读书摘录:
一线教师通往教育专家的桥在哪儿呢?或者说怎么去建这座桥呢?我粗浅地认为,是从记录教育生活做起。
写教育生活,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像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育随笔等,称呼不同,其实都是以自己每天的教育生活为观察、感受、研究和记录的对象。
教师的教育生活世界就是学校、课堂、教育生活的构成元素,就是与校长、同事、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交往活动。
我这里说的写教育生活,是能跳出课堂,以人生、生活的高度观察课堂,思考教育,更多的是把视角调整到师生交往的事件上,而不是仅仅关注知识、能力等教学元素。
读书感悟:
近两年多来,我每天坚持简书日更,多数情况下写的都是教育生活。这其中包括写班级叙事、教师日记等。我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化课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获得生命意识的觉醒和成长。目前,我已坚持了800多天,正在朝1000天努力。
工作之余,我会继续坚持书写,哪怕只是流水账,我觉得也值,毕竟记录也是美好回忆的象征。
吴松超老师告诉我们,写文章的秘诀有以下几点:真实、坚持、放下功利心,学习与思考等。
读书摘录:
认真研究这本书,我们可以发现孙明霞能写好教育随笔、迅速成长的一个“深层秘密”——先得“经营”好教育生活。使之精彩起来,有料,有趣。
“经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无中生有”,就是“没事找事”,就是“自找麻烦”。
创造条件,学习新知识,接受新鲜事物,开阔眼界。
读书感悟:
用心去对待教育生活,让自己的教育生活丰富起来、精彩起来。这样,才可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提醒学生善于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可言说可实践的事情,让自己有啥可写。
经营好教育生活,并让学生尽快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中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