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散文
《庄子·人间世》的启示

《庄子·人间世》的启示

作者: 安洁儿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23-12-24 14:15 被阅读0次

    南怀瑾老先生的《庄子諵譁》讲解到人间世的这一篇时,道理发人深省。《庄子·人间世》原文里有一段孔子和颜回对话。

    起因是颜回看到卫国国君年轻气盛,处事轻率莽撞,致使百姓大量死亡,而罪魁祸首还丝毫不知悔改。 于是颜回作为一个贤能的人,不能忍受这等残害人命的现象继续存在,因而他决定前往卫国对卫国国君进行劝说。(此段引自网络)

    颜回跟孔子请行的时候,孔子说了一段话教诲他不要轻易去。其中有一句是:“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 之前读的时候就轻易读过去了,没想到其中蕴含很大的为人处世的智慧。

    南老的书中说“荡”就是超过了,讲道德没有错,不过不要超越道德的范围。其中他举了一位开计程车的学生的例子,他经常做好事,结果找来麻烦。比如他把一位被打伤的人拉到医院去了,结果对方家属说是他打伤的,弄得很麻烦。他本来做好事很热心,结果弄得烦恼生气,气得一塌糊涂。被南老骂了以后,做好事就小心一点了。

    老先生说好事不是这样做的,好事有好事的做法,尤其是今天的社会,做好事是应该,但要有智能地去处理。“德之所荡”就是这个意思。道德也有它的标准,也有它的做法,你超过了这个范围,道德就变成了不道德,或者是非道德。

    这个故事引人深思。人有时候可能会怀着一腔的热心,不顾一切的去做一件自己认为的好事,却把其他需要考虑的事情都抛之脑后,事后发现还有很多的麻烦要处理,久而久之就怀疑是否值得去做了。其实是自己考虑不周。

    后面,《庄子》里还说的孔子教导颜回,他本身还没有足够的名气,也没有成熟的理论,人微言轻,此时冒昧地去劝卫灵公,像是用仁义道德的绳子勉强去捆绑他一样,结果很可能让卫灵公反感,招致危险。原文:德厚信矼(音qiāng),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真的要细细在生活中去体会一下。

    孔子对颜回的教诲很深刻,严厉却又说得很到位。颜回在孔子的弟子里已经是比较好的了,连他都会犯这样的错误,更何况现代的人呢。

    对照自己过往的经历,踩过的坑,惹过的麻烦,有种被猛然警醒的感觉,尤其是通过南老的讲解,如梦初醒。

    一个人讲道德仁义,也要用行动做出来,但是在这个同时,要守分,不能超过范围,并且要用恰当的方法去做,而不是盲目地去做,免得给自己和他人引来不悦和麻烦,最后对道德失去了信心。事实上,并非道德本身的错。

    就像之前看到在《河洛康家》里康悔文的爷爷跟他说了一则孔子与子贡的故事。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 孔子的弟子子贡( 端木赐 )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 ,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取自网络

    有讲解说:子贡犯了一个大家都容易犯的错误,他硬生生地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样就会造成很多人对赎人望而却步。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子贡那样,很多人之所以不嫌麻烦愿意赎人其实就是因为自己不用花钱,顺手而为,子贡这样一带头,谁还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这个故事同样有教育的意义。人信仰什么,追求什么,想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等等,可以在正常范围内自己默默地去做,而不能不顾他人的感受,捆绑着他人一起去做这件事,最后反而使别人对这件事情产生反感,也背离了自己的初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人间世》的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kh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