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婚育杂谈古调独弹
《归去来兮辞》比《桃花源记》好太多

《归去来兮辞》比《桃花源记》好太多

作者: 爱佛僧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02:33 被阅读171次

    我说《归去来兮辞》比《桃花源记》好太多,是因为,虽然都是陶渊明写的,但《桃花源记》一眼望到底,不足反复读之。放过不提,我们只说《归去来兮辞》。

    如何读这篇文章,我们分解一下——

    先四句一读,四句一读。读十六下,试试,再看层次,是不是每四句说一件事?把归去前中后,说得都到位了?再来看他十六解,解的是自己的的隐的过程和心事,自己的疑惑,自己的决定。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一解。归去之计初定。是以心中尚有疑惑,所以,“奚”“胡”有问,仿佛自怨自艾,向来高人,也是不能纵心称意,必有迷茫。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二解。归心一畅快。因为觉得可以迷途知返,看清昨日与今日。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三解。离开!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四解。到家!

    家如何?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五解。心中归之前,所想生活之需,仍然裕如。有松有菊,有幼有房,有酒有樽!如此佳境,胡不归?!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六解。淡然安然,受用非常。望山自酌,屋子虽小,傲情可寄,心安无限!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七解。不来不往,娴静舒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八解。一切景,皆悠闲淡然,随时不违。景淡则心平。

    以下,就是想象归去之后的田园生活啦。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九解。想象与世永绝以静心。两段之后,再提归去来兮,为何?因为,初,既已归来,但不绝交游,则不如不归,于是,再提归去来兮。可见,陶渊明的归心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在给自己不断提要求,要真正的隐,正真的归去。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十解。静中伴侣,自携。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十一解。看他纵心自然,悠然淡然,可见心实喜之安之。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十二解。眼望万物,心中再悟。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句。)欲何之?(句。)

    注意断句。仔细体会我的断句。才是真的断句。此七字相连,仔细揣摩,不成一句。分开则妙。前面一个问句,表明内心迷惑。接着再问,为什么心中遑遑,到底去哪里?是不是这个意思?

    十三解。此句归宗。直说到心,人到何处去,是心决定的,所以,此时主题。命乃天委,心属自己。欲何之?下面来回答。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我们试将这两句与最后两句相连,是不是一解,来看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是不是这样?这两句应在此处,但随意插入前面,只是情难自禁,乃是作诗方法。杜甫作诗,非常爱用这一方法,学陶渊明的,以后讲杜诗时再讲。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第十五、十六解。既不当官,也不当仙。得日过日,快然自足,隐士成也!隐者,快然自足。

    总共十六解。每四句一解。一直解开心结,最后下定了隐的决心,心隐!是不是写得很妙?

    附论:

    1.关于消极

    很多人说他这篇文章有消极思想。什么叫消极思想?只是一种人生选择罢了。没什么消极不消极的,总比积极的去做坏事好多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面的做不到,修身总行吧。不偷不抢自食其力,自己修身,就是治国平天下。每个人都如此,天下还有纷扰吗。所以他们瞎说。我觉得做好自己很不容易。

    读书不要受别人影响,别人说消极,不代表你读到的就是消极。你读了觉得萧然索然,心灰意懒,那是你消极。但也有人读得引颈向往,佩服陶渊明的。那不能说是消极吧。读书,如果不写的人也还罢了,如若也写,只读行文。个人观念、思想,那是你读过无数正反、积极消极的书之后,综合积蓄出自己的思想。而实际上,大部分书所处的过往背景,我们已经无法改变,一味叫嚣,无任何意义。写法搞清楚。怎么写的搞清楚,不用看翻译,都知道啥意思,而且他心里怎么想的,我们就一清二楚。其实并不急不可耐,有过程的。回去之后,还有交游。后来又喊了一句,归去来兮,让心也回去,彻底隐了。

    2.关于隐士

    关于隐士,做个总结。读《五柳先生传》,最喜一句——“先生常读,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凡隐者常自诩如此,以为安贫乐道,晦隐山林的目的,即在于此。每与知者言,皆从《论语-觞》中颜回那里偷话——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此言虽短,却也说出了隐者的条件:贫而心乐!虽胸怀天下事,却高高挂起呼呼而睡,朝诵圣贤书,夕弄幽静花。一派天然,朴实无华。

    然颜回之隐在市(“陋巷”),陶潜之隐在林(“五柳之旁,东篱菊边”)。盖所谓之“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颜回、陶潜,二者谁是大隐谁是小隐,不必深究。窥其关键,无非隐之态度,二先生皆口传“安贫乐道”之真谛。

    《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自己恭维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颜回之贫更是一眼即见。

    可见隐之必然条件,乃穷。而又必不为穷扰,态似农夫、神拟神仙,怡然自得方是上者。

    以此而论,隐逸,实是一件难事。世人不慕荣利者几何?做官可不贪不坏,然生计所束,实逼处此,难以去留自如;常人糟妻薄田,依然奋奋不息,日思夜想赚钱养家,怕饿肚子,怕被人看不起。

    更何况,这世界已经让人无处可隐了,处处人籁喧喧,四海之内,欲觅以闲适安静之处实是难如登天。然环境并非隐之必然条件,若不能如颜回、陶潜那般安贫乐道,即便给你青山绿水,即便给你庄子所谓的无何有之乡,你内心的火热并没平息,隐也是假隐,不过是个躲起来的懦夫罢了。

    聪明才智之士,勇武有力之人,极大多数是积极进取的。道德标准一刀分其两类:一生所奋行之目标是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是好人;只着眼于自己的权力名位、物质名誉,而损害旁人的,是坏人。

    好人与坏人之大小,以其嘉惠或损害的人数和程度而定。

    政治上大多数时期中是坏人当权,于是不断有人想取而代之;有人想进行改革。常见的便是轮流坐庄,无论执政一方如何,自来是少不了改弦更张之属的,而即便当权者之中,谋求改革者也不在少数。

    更有有一种人,既不满当权者不欲同流合污,亦于所谓改革不存希望,索性退出,躲了起来,有点类似于俗语所谓“惹不起躲得起”。

    此举实在是有依据而行的,因中国士人的信念便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达无法兼济天下,那么就找山林子躲起来,独善其身罢。

    这便是隐士了。

    隐士很淡然,也很安静。抵触,甚至断绝政治生态,拥抱自然原始之态,仍他当权派、造反派、改革派闹得天翻地覆,自己漠不关心毫不在意,不愿与闻。

    中国的传统观念,鼓励人“学而优则仕”,孔子是带头人,且百死无悔,要“知其不可而为之”。

    但孔子并不反对隐士,反而神态尊敬,评价极高,原因是其类人“清高”,于人于社会均无危害。虽无贡献,却也并不争权夺利。

    孔子待人以宽,中国道德对人要求亦是极宽,一个人不做坏事不害人,便算是好人了。《论语》作为士人奉行的经典,却也毫不吝啬赞美隐者,晨门、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丈人、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等,孔子对其态度和评价依然尊敬,虽然,孔子并不赞同他们的作风。

    但孔子也给了后人范本,细述做隐者应当如何,详加分类孔老夫子一生为人操心真不在少数!

    约分三类:

    1.伯夷、叔齐类,不改意志,不牺牲尊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2.柳下惠、少连类,意志、尊严有所牺牲,言行合乎情理(“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3.虞仲、夷逸类,逃世隐居,放肆直言,不做坏事,不闻政治(“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此三类,孔子所赞誉者也!

    实则,隐者多有难言之隐,与闻政治,意志、尊严常不得不有所舍弃,此是无可奈何。柳下惠做法官,三罢,时人劝其出国躲避。柳下惠死不愿意,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

    做官之难,关键在于“事人”,为官实是混人。为大众利益而从政,非事人不可;

    遵原则为公众,不图功名富贵,虽不得不上级命令,但也算官场“隐士”。——至于一般所谓隐士,基本要求是求个性解放自由而不必事人,至少须安贫乐道。

    人生在世,充分圆满的自由决不能。解脱一切欲念而得以大彻大悟,非常人之所能。热衷于权力之人,受权力欲驱策,身不由己,做违背良心之事,太也无趣,至少自身并非自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要退隐也非易事。《笑傲江湖》中,刘正风追求艺术上的自由,重视莫逆于心的友谊,想金盆洗手;梅庄四友盼望在孤山隐姓埋名,享受琴棋书画的乐趣;皆以失败终,卒以身殉,因为权力斗争不容许。郭靖那样舍身赴难,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侠,号称侠之大者,但若要郭靖归隐,那于他也是折磨,因为他会常自内心不安,焦虑至死。令狐冲不是大侠,是陶潜那样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风清扬是心灰意懒、惭愧懊丧而退隐。令狐冲却是天生的不受羁勒。

    然则,安贫乐道,其实也是天性上的淡薄,能甘于平静,才是真隐。

    陶渊明即是如此!

    阶梯如下:月度、季度、年度。任君自选,书也可由君选。每日读一篇或一段,用时非多,尽可安排。读书,是一种静心扩怀的方法,这种眼光胸怀培养出来,则天下无书不在心中,所谓读万卷书,并非定要万卷。切知。目前此读书会已在进行中。八月之前,可联系体验一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1f0b1dd543a9:已收藏,等退休再看!
        爱佛僧:还有几年退休?
      • 安安吉祥:才背到八解: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还有八解,背完我就成八戒了:joy::joy::joy:
        爱佛僧:@安安吉祥 一遍有一遍的好处。
        安安吉祥:@爱佛僧 你可知?弟子愚笨!一遍那是师父不是我:joy:
        爱佛僧:把这篇抄一遍,就可以了。八戒!

      本文标题:《归去来兮辞》比《桃花源记》好太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lz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