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记和时间管理在个人成长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读书重在学习新知,日记重在记录和回顾反思,修正自己的行为。而时间是我们出生后唯一拥有的天赋资源,我们这一辈子就用它来不断地与外界交换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且它是每个人的初始资源,一开始我们只有时间,别无其他。
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会产生结果。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面,重要的事就让你越来越重要。
时间管理重在时间资源的分配,它像投资,也像种地。
像种地,以一种农民的视角看,时间如同种子撒下去,再有耕作和阳光、雨水,果实到秋天时自己就会结出来。而这种资源投入到什么领域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则考验着每个人的智慧,这就是投资人的视角。选择方向,勤恳去做,二者都重要,在时间管理这件事上就结合起来了。
北极光阅读在个人成长方面的价值观就是重视时间管理,认为时间宝贵,要用在重要的事情上,要提高效率,能不浪费时间就不浪费。
因此,有网友在知乎我的专栏上对怎样快速过机场安检这篇文章留下评论“过个安检多等一会儿、少等一会死不了”,我回复是“时间宝贵,我不等”。这事上,显然我们的价值观不同。
接下来几天我系统讲讲时间管理的基本理念。
不记录时间去向,不找出时间黑洞,怎么能管理时间呢?
要想解决问题,先要找出问题所在。敌人隐藏在暗处,你得把它揪出来干掉。
时间在人的主观世界里是有弹性的,心流的一小时可能和无聊的五分钟在感受上可能一样长。有时候我们进入高效的状态中,即“心流状态”,一眨眼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而让你无聊地坐着,不能干任何事情,不能看手机,那时间就会过得特别慢。
由此,人会产生对时间的幻觉,主观会错误地估算客观时间。
再加上大脑并不擅长记忆,人类大脑很健忘,第一天就会忘掉当天三分之二的信息,一周内的事情大部分我们都会忘记,只留下四分之一。只用脑记,我们根本记不住时间去向。
记不全,又记不对,解决问题就不能自信地指望大脑了,只能依靠客观的工具,用客观的数据来找到问题症结。记录时间去向来修正我们的认知。
记录的力量往往会吓着我们,有时候就是能啪啪使劲打脸。
看书会忘记,不记笔记的话不到一周就忘记看了什么。开心的、伤心的值得回味的那些事不记会忘记,记了再看就会有种意外的感觉,“嘿,怎么还有过这件事”。
记录时间去向,在这说起来太简单了,简单到很多人不屑一顾,直接就跳到学习时间管理核心理念上,比如后面讲到的四象限处理法。
可是,没有这第一步,不痛彻心扉一下,不发现问题所在,将来就难以警惕防御,无法管理好时间。在时间利用上,失败总是在无意识之间溜走了,没有给我们留下反省的机会。
我们以为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可能很多,但其实娱乐和浪费的时间更多。工作中高效的时间段也不如想象中那般多。不信,可以在开始时估计一下,然后拿一周来记录时间的去向,一周后做个比较。
记录时间去向,每天自醒来到睡觉前的每个时段的用途。
比如:
8-9点,吃早饭,洗漱。
9-9:45 去上班
9:45-10:00 制定当日工作计划
10-10:30 回邮件,看行业新闻
10:30-11:30 部门会议
11:30-12:00 根同事沟通工作
12-13:30 吃饭,午休
13:30-14 看手机,回邮件
......等等
上面所说的记录时间去向,可以建立一张Excel表,标上起止时间、事项、耗时进行统计。
如此这般,坚持一周,就有了改进的客观依据了。一般会发现,数据显示的结果和我们一开始预期的完全不同。
从自己的记录中,我们能看到用得好的地方,更能找到时间黑洞,就是那些不产出价值但是吞噬了大量时间的事,比如刷手机、频繁回邮件、闲聊看热闹等等。
也许我们不能一下子让自己与时间黑洞隔离开,但是意识到了危险性,我们能减少时间的消耗,尽量创造条件绕过黑洞。人性不是百分之百的可靠,了解了缺点就可以借助工具补足自己的缺点。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话,有点抽象,但我觉得能用来说明怎样对付人性弱点,“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你知道自己的弱点了,就要构筑强大的工事,而不是盲目自信轻易地去尝试和考验自己。
除了这一开始用于发现问题所在而记录时间去向之外,其实在掌握了时间管理理念之后不断实践之时,也可以继续保持记录去向的习惯,稍微放松一下记录的时间单元,以一小时一小时为单位,记录去向。
这样持续做的作用在于时刻提醒我们该做正事的时候不要分心,而且要做重要的事情。每一次每一小时结束后的记录都是一个提醒。
以上是不加区分做任何事的客观记录,至于什么是重要的事,我们在脑中怎样加以选择,接下来再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