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创客居互联网科技
智能推荐,真的会让我们陷入“信息茧房”无法自拔吗?

智能推荐,真的会让我们陷入“信息茧房”无法自拔吗?

作者: 方某某就是我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00:28 被阅读9次

    内容大爆炸的今天,个性化推荐已成为各家APP的技术标配,如淘宝的购物推荐,美团的美食推荐,头条的资讯推荐,抖音的视频推荐等等等等。

    今天我们来讨论下智能推荐算法比较受质疑的一点:信息茧房问题。

    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信息的传播方式可谓是一次变革,加之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客户端已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有了智能推荐算法的加持,手机客户端如入无人之境,肆意的占用你的大把时间,而你却对此乐此不彼。

    为何你会沉浸在这些信息流中无法自拔呢?因为在智能算法的帮助下,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感兴趣的内容,并且还能轻易过滤掉我们不认同、不喜欢的内容,算法帮助我们最大限度的挖掘我们的兴趣点,所以你才会看头条看的不亦乐乎,刷抖音刷的眉飞色舞。

    但是有观点认为,如果长期只接受特定的信息,不断重复和固化自身的偏见和喜好,我们最终会在兴趣里作茧自缚,形成所谓的“信息茧房”,一旦形成信息茧房,我们便很难再接受不同的信息和不同的观点,久而久之我们便会在信息流中故步自封。

    信息茧房问题是个性化推荐算法发展之初所面临的最大质疑。

    信息茧房概念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奥巴马总统的法律顾问凯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的。通过对互联网的考察,桑斯坦指出,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跳出内容分发领域,把眼光放开一点,看看我们的社交关系,看看我们的认知选择,看看我们的价值归属,然后我们就会发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茧房存在于各个地方,而且还是由我们亲手编织的。

    内容分发,往往被看成是用户对内容的被动接受,但其实平台给了用户很大的主动选择权,这些选择权就体现在用户对内容的搜索、浏览、停留、关注、收藏、评论和转发等行为上,机器通过这些行为读懂了你的选择,所以才产生了内容的个性化推荐。

    而且智能推荐算法历经几年的发展,早已从单一的兴趣推荐发展到拓展用户的兴趣认知的层面上了,也就是说在纵向深化我们兴趣点的同时,也在通过内容和用户的交叉算法来横向引导拓宽我们的兴趣面。

    这点可以从资讯类APP文章下方的评论区窥知一二,一篇观点鲜明的文章,评论区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如果按照信息茧房的路数,这些不同的声音根本不会出现,因为发出不同声音的人理论上看不到这篇文章。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只有给用户展示更加多元化的内容,才能够让用户消费更多的内容,用户的停留时间才会更长,留存率也会更高。

    在我看来,信息茧房问题其实是两个不同兴趣圈之间的观点碰撞的产物。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老妈看到你天天刷抖音,觉得纯属浪费时间不务正业,而刷抖音的你却乐在其中,觉得愉悦身心无伤大雅。

    圈外的人在大声疾呼,圈内的人却自得其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其实很有道理。同样,智能推荐算法也不会因为出现不同的声音而止步不前,反而会不断迭代变得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能推荐,真的会让我们陷入“信息茧房”无法自拔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qt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