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无法忘却的岁月,太多的敏感、偏执、荒唐、颓废、甜蜜与欢乐,使日子变得寂寞又温暖。站在一望无际的碧绿色麦田中,我想起一位曾经的坏孩子。
——霍尔顿
当看到《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时,是被书名所深深吸引到的,心里便止不住地好奇,谁才是它的守望者呢?在好奇心的驱逐下,我便查找一些资料了解故事的大概,却一直没有能读完这本书。一直到这本书的作者去世,才决定要读完这本书。
成长就像发芽的土豆,经过风吹日晒雨淋,长成郁郁葱葱的低矮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开花,结果,从土壤里,挖出一颗颗饱满丰硕的果实。
消极的人说,长成又怎么样,它已经不是原来的那颗土豆;积极的人说,真棒,一个土豆,收获一堆;还有一些人说,为什么要长大,永远保持最初的那个样子该多好。
每个人的心里,对成长都有不同的诠释。不同的遭遇,品尝到的酸甜苦辣也不尽相同。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是他毕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塞林格出生于一个富庶的犹太商人之家,父亲在波兰做进口火腿生意。塞林格15岁时就读军事学校,二战爆发后,32岁的他又去往前线。
塞林格在军队呆过四年,对战争深恶痛绝。好在他36岁时终于退伍,才得以专心致志地从事文字创作,发表很多部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这本书也使他一举成名。
成名之后的塞林格尽力摆脱公众关注,开始隐居生活。他买过一块儿山地,在山顶上建造所小房子,过着隐居写作的生活。直至2010年,塞林格去世,终年91岁。
《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时,刚好是二战结束,美国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实利主义社会盛行,却没人在意精神生活,导致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沙漠般荒芜。主人公霍尔顿的形象便是基于该原因虚拟出来的人物。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要讲述一位男孩离开学校,独自去伦敦的三天两夜里,游离于各种社交场所,遇到一系列人和事对他产生的影响。让我们看到一个莽撞而浮躁的少年的心灵成长轨迹,他的经历也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
主人公名叫霍尔顿,是一名16岁的中学生。他家境很好,在非常有名气的私立学校潘西就读。不过霍尔顿过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学校,他因为5门功课中4门不及格,被学校开除。如果说仅仅因为学习不好就讨厌学校还说得过去,可霍尔顿不是。
霍尔顿对什么都提不起来兴趣,他讨厌学校有人偷他的东西;讨厌每周六吃一样的饭菜;讨厌校长对有钱人家做出的虚伪表现;讨厌同学的表里不一;讨厌连他的话都不肯认真听,却自以为是的老师;是的,所有一切的一切,他都讨厌,都不喜欢。
他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同学、不喜欢家长,超出霍尔顿年龄的所有人,他都不喜欢。原因有两个,其一,霍尔顿认为,这群人都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虚伪透顶。其二,霍尔顿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不知道将来的目标,对未来一片迷茫。
从成人的角度、成人的世界来分析霍尔顿认为的假模假式,其实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法则。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在权衡利弊得失后,所选择的最大利益。然而,处在霍尔顿那个年纪的孩子,无法理解。
霍尔顿对社会过度理想化,他不认同出于利益而产生的一切选择。他哥哥OB是个小说家,OB以前写的小说,霍尔顿非常喜欢。那时OB写小说,是因热爱文学而写。可是后来,OB和好莱坞签约写剧本,写作成为赚钱的工具。从那时开始,OB讨厌哥哥的文字,连带哥哥文字换取的一切酬劳和物质享受在霍尔顿眼里都难以接受。
这就是霍尔顿迷茫的原因之一,还有学校奥森伯格纪念楼。奥森伯格算是霍尔顿的校友,是位做殡葬行业发家的生意人。他给了学校一笔赞助,奥森伯格纪念楼便由此而生。奥森伯格在学校做演讲时,说自己一遇到挫折,不管身在何处,就立即向上帝祈祷。
生意人遇到挫折,一般都是生意不好的时候。奥森伯格从事殡葬行业,他生意不好的时候,说明离世的人很少?他向上帝祈祷,岂不是希望多来几具尸体?那么奥森伯格做的慈善又有什么意义呢?霍尔顿觉得奥森伯格就是沽名钓誉,虚伪到家的家伙。
奥森伯格的现象,在社会中确实不在少数。成年人受利益驱使,会假装视而不见,可霍尔顿敏锐的洞察力立即捕捉到了这一点。他并不认为成年人会看不见,成年人在要求孩子们真诚、善良的同时,自己先放弃底线。
那么这种环境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答案是和他们一样的人。就像舍友阿克利、斯特拉雷德。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好像没有人在意谁会表里如一,心里再多的龌蹉,不表现出来,大家都可以视而不见。
这就是霍尔顿眼里的成人世界,他无法做到妥协,也融入不进去。如果霍尔顿也能视而不见,便活得没那么痛苦。然而,霍尔顿做不到,他对这些行为深恶痛绝。心里保持的纯真美好梦想,在现实面前便坍塌。
实际中的咱们也是如斯,和主人公霍尔顿有着同样的起义,总想着离开社会规矩而依照本身一个人的意愿去生涯,但是抱负和实际之间存有差距,人原来便是群体植物,成年人也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完整自力的一个人存在,更何况是尚未自主能力的咱们呢?但也不要否定抱负的存在,正由于有准确的抱负勉励咱们,领导大家,大家才可以或许赓续发展、赓续提高。
抱负和实际之间是有间隔的,认可实际是咱们完成抱负的根基,而美妙的抱负又是鼓动咱们赓续提高的能源,只要准确的掌握好抱负与实际的干系,以实际为根基,以抱负为目的,踏踏实实,大家的能力赓续进步,完成本身远大的抱负。
本书的译者将其定论为“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信条”,但是于我而言,一位正值年轻的读者却认为这句话自有它的意义,便以这番言辞做结尾:“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作者:零露
编辑:南思
排版:南思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