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百年孤独》
当我读到上面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像被闪电划过似的,晕沉的人,瞬间清醒,这句话好似触碰到我的心灵,让我对生命和生活,突然有一种超越庸常的深邃而明晰的体验。可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时间去读来这本书。
终于,那是一年前一个夏日的午后,我正在为考到更好的学校而奋笔疾书,由于疫情,我便拥有着一个漫长的暑假,百无聊赖之际,我翻看着之前一直想看,却一直没有时间看的一本书,名为《百年孤独》。
于是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我废寝忘食般,一字不落的将这本书认真的读完,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一位白头发,眼睛却很闪亮的老年智者朋友,在跟你娓娓道来他的一生、他的见闻。期间,风是柔和的,夕阳是温暖的……
我努力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这本书名字为孤独,实际却不是讲孤独,而是殖民掠夺,种族灭绝。就像石头记不是讲石头,而是讲封建社会的兴衰。
用两个角度来理解这本小说,一个感性的百年孤独,另一个理性的血管,无论是文学上还是历史上,都讲述着一个地区所经历的创伤与苦难,兴许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人类天生就有贪婪,它给所有的人带来无尽的苦难。
很多人都记不住书里的名字,你要知道名字才是这本书最艺术的部分。作者一方面用相同的名字预示着相同的命运,展现宿命的轮回,另一方面通过相同名字让你混淆每个主体的人,而只记住他们的孤独。这部书就是一个轮回,由乱伦开始,又由轮乱结束。一个家族就这样的消失了,留下百年的孤独。
纽约时报评价:《创世纪》之后,这是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诺贝尔颁奖辞: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
初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只觉是在一座错综复杂的血脉迷宫里不断行走,无依无靠,孑然一身。
家族中的每一代仿佛是注定的最终都不可避免的走向孤独,看似风光无限的布恩迪亚家族,实则彼此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掩映在繁荣之下的,依旧是孤独。
作者在书中并未对他们的孤独做描述,只字不提“孤独”,可是,在字里行间,我们读到的孤独感却是沁入人心的。
仿佛是某种病态的特权,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到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再到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甚至于丽贝卡,都把这场孤独之旅视为一种最高享受,好像只剩一人的探戈,在优美的舞步中滑向死亡的终点。
孤独是残忍,也是享受。说它残忍,是因为它把人——一个社会中的个体强行与世界分离,这个过程在旁人看来不可谓不残忍。但孤独者自己并不觉得,相反,他由此获得一种安逸,一种逃离世间喧嚣的平稳与淡然。
孤独者大多是深刻的,因为当他断绝于世间的一切联系时,他所能做的唯有不断发掘自己的内心,在精神世界里独自跋涉,往心灵的更深处漫溯。所以,孤独更是一种取舍,抛弃广度,以寻求深度,切断与世俗的纽带,活在自己的天地中,兴许再度复出,兴许就此终老。
孤独是人性中最瑰丽的色彩,星索是夜空中永恒的诗;《百年孤独》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艺术而有力地展现贯穿于整个人类心灵史的深刻而瑰丽的孤独感。
当天空静下来的时候,星索才是空中一篇美丽的诗,有时间多去旅旅游,去外面走走,顺便谈谈感情,好让自己忙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摆脱所谓的孤独带来的伤害,一个人胡思乱想是没有多少意义的,面向尘世也好,面向个人的编织华丽的草棚也好,只不过我们都是想办法让自己和身边的人过得更好些,如果你不能让身边的大多数事物喜欢你,那你的独特的人格也是没有意义的,我本着朴素的心,想着怎么描绘朴素的事物,还是很开心,但是我就是很希望有人能写本类似《百年孤独》的美丽的书
在我看来,布雷地亚家族在用孤独来对抗时间,他们每一代的生活,姓名,性格都惊人的相似。时间对他们来说仿佛不存在,或者说,时间都在转圈圈。可是,时间并不是我们想忽视它就不存在,相反,它无所不在。所以,布雷地亚家族失败,这个家族将永不出现。
但是时间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拥有孤独,我们让孤独流淌在时间中。
小说所展示的,是一个建立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重复循环的象征框架中的现代神话。时间的轮回重复,使小说隐含无数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所有的人与事都镶嵌于这些怪圈中,小说也就成为一个魔幻的世界。
然而,小说的一切悲惨结局皆源于马孔多居民的落后、愚昧。他们不是面向过去,追怀昔日的宁静与淡薄,就是关在小屋里,沉湎于毫无意义的“制小金鱼”、“织裹尸布”“修破门窗”“洗澡”等等。因此,他们只能等待着“猪尾巴”的重现。
所以,人呢,应不断的去“文明”自己!
在人类走向深渊的那一天,我们最后的子孙在最后一刻会明白:一切会随风而逝,无影无踪,而我们只是“没有意义”的代名词。
也许有人看不懂这本书,因为这不仅需要文学素养,还需要对拉丁美洲历史得了解。看似荒诞的一个家族其实正折射出拉丁美洲的历史。这一个家族的孤独与苦难也正是拉丁美洲人民的病苦与血泪。当你真正了解那一段历史,你会发现《百年孤独》是一本透过哈哈镜的折射的南美洲史诗,他所揭出的不是单纯的生活,而是表层下面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不被理解的人,无法联合的力量。这种孤僻贯穿了这本书。正如书中最后所说,“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出现第二次。”这正是作者对自己的出生地的希望或应说是绝望。
《道德经》中讲:“夫以静,天下将自定。”孤独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是抵达成熟的必要因素。古之杰士必先经孤独,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达摩祖师面壁十年,苦心孤诣,终于参透宇宙奥义;王守仁谪居龙场,于绝境中反求诸己,终成一代名家。
当你真正陷入孤独时,你会发现孤独不再单单是孤独本身,你会跳跃于维度之外,整个世界在向你涌来。在绝对的孤独中,你可以任凭思绪遨游四海,你可以一步步地探索自我,真正的静下来,从而使自己的思维品质有质的飞跃。
所以懂得,家族为何必须毁灭。因为它源于孤独,梅尔基亚德斯的预言只是一个肇始,是一场悲剧的注脚,而到最后整个家族被飓风抹去,则是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的注定的结局;孤独本质是一种消极美。而当这种美最终毁灭时,其意义才会升华,其价值才能真正的最大化。
这是一部极具现实批判意义的小说。作者把时间写的很混乱,让读者从一个个的片段中寻找答案。
余华曾说:在那些刚出版就畅销的文学作品里,有些与世长存,比如《百年孤独》;另一些则销声匿迹,也就没有比如了。
莫言曾说:《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
如果说,你现在觉得现在很迷茫,自己过得枯燥无聊,不妨读这么一本好书来升华自身。感受书中孤独的体现,跟自己的经历来一个孤独的比较。就像是书中的每一个角色,其实人世间中的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孤独的来,孤独离去。
人的一生,大约也就百年。认清孤独的与生俱来、不可避免,会让我们很多时候免于孤独带来的寂寞情绪的扰乱,从而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
作者:零露
编辑:南思
排版:南思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