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陪伴营·明清贪玩的学院持钻福利社点赞专用专题
一年陪伴营2月 ||《明清史》18 扬州八怪之板桥

一年陪伴营2月 ||《明清史》18 扬州八怪之板桥

作者: angema | 来源:发表于2023-02-21 23:30 被阅读0次
    参与方式:根据自己兴趣和想法,自选角度、自选方法,自选写作内容,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习“明清”时期的历史并用文字记录学习成果或学习感悟。

    ————————————————

    “扬州八怪”,是指扬州一带活跃在清朝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也称其为“扬州画派”。郑板桥为“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生卒年(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侵删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时的秀才,雍正十年的举人,乾隆元年的进士。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曾出任山东范县、潍县两县的县令达十二年。

    为官时秉承“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政绩显著,时刻体恤百姓疾苦。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从而被贬官。

    他靠卖画维持生活。一生中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把生活中的磨难糅进他的作品中。

    扬州八怪,各怪不同,郑板桥之“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含着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楚和辛辣,怪出传奇。

    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上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以此吸引民众眼球,扩大影响,以警世人。

    怪出率真。比如他的“板桥润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润笔费”,可以说是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自曰:“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意思是说,我的画按规格定价,并且最好是现金交易,不要以食物抵价,并不赊账。一般文人谈钱总觉有些俗气,但让板桥说出,却觉得俗得可爱,正是因他出自率真,而透着真诚所为。

    郑板桥擅长画梅、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尤为突出。

    传统的兰竹大多数表现为欣赏性、娱乐性的主题,画面主要追求自然形象的真与美、绘画技能的高与低、笔墨运用的娴熟与雅俗,而到了郑板桥的笔下,除了达到这些技能技巧外,用题画诗的方式,赋予这些题材新的思想内容和深邃意境,使花鸟画亦能产生思想性、抒情性,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他为官力求简洁肃敬,视排衙喝道之类的礼仪为桎梏。为察看民情、访问疾苦,他常不坐轿子,不许鸣锣开道,不许打“回避”“肃静”的牌子,身着便服,脚穿草鞋到乡下察访。即便夜间去查巡,也仅派一人提着写有“板桥”二字的灯笼引路。因为他常常微服“陇上闲眠看耦耕”,以致“几回大府来相问”,竟找不到他的人影儿。

    大凡人们在处事过程中,当遇到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时,为不伤脑筋往往用“难得糊涂”来自嘲。这个“难得糊涂”出自何人,正是郑板桥的传世名言,也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写照。后人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深刻哲理而被后世推崇。

    侵删

    这里的“难得糊涂”是人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这种糊涂与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表现,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谈笑间淡泊名利和恩怨,把苦、难、疼、伤深埋在心底,在夜深人静时,在远离人群时仰天长啸。

    如今有些人误读了“难得糊涂”的真谛,把“难得糊涂”当成了不分是非,不负责任的代名词。对人对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事没有原则。没理解板桥先生的“糊涂”,是一种清醒的蔑视,是对腐败现实的抗议,是清风自拂的坦荡。

    “难得糊涂”是一种境界。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繁枝杂叶不屑一顾,只着眼于大方向,为全局负责。

    它还是一种资格和智慧。名利淡泊、宁静致远的人物,才能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泰然安详。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才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人间风云变幻,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难得糊涂”需要超凡脱俗、胸襟坦荡、气宇轩昂、洒脱不羁、包容万象的气度,这是“糊涂”的最高境界,而达到这一境界非一日之功。

    有人说“糊涂”是福,我们达不到最高境界,不妨偶尔来点儿“小糊涂”,让生活活出乐趣和滋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年陪伴营2月 ||《明清史》18 扬州八怪之板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go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