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讯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手机不智能,没有朋友圈,也没有随手而来的百度,到了成人的年纪,便出来独自生活,离家很远,日期也只过阳历,关于节气,上学的时候老师讲过,可能也是背过的,后来丢开书便忘记了,并不知道几月几,是几月几,自然,冬至来的时候也是不知道有冬至这么一回事的。
第一次知道冬至,是在一个南方的火车站里,天气很好,我从一个海边的小镇辗转坐车到湖南,上车的时候,站在身后的阿姨提着大包小包,箱子也不拉一个,不像是一个长途跋涉的旅人。
她身材矮胖,宽额头,高颧骨,厚嘴唇,短短的卷发,典型的南方人,上楼梯的时候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我看她走地吃力,便搭了一把手,她歇了下来一边大口地喘着粗气,一边笑着说谢谢。
一看票,我们还是邻座,一路上了车,她如释重负地把所有包袱都放在座位前面的小桌上。她说,今天是冬至,要回家看望她的老母亲,一起吃晚饭,半个小时就到了,还把包一个一个的打开给我看。各种干果,水果,自己做的饺子,汤圆,饼呀什么的,我笑着说,真丰富,这简直是一个移动的厨房呀,她也笑了,说,因为吃了晚饭还要搭车回来,所以提前就做好了带过去。还问我冬至是不是要赶着回家吃饺子,我不是很明白她说的意思,但我似乎觉得,这是一个类似于新年一样的团圆的节日,我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微微地笑着听她絮絮叨叨。
然后,很快就要下车了,下车的时候给我抓了一大把小桔子和干果,一边说着再见一边说,今天天气这么好,怕是过年的时候要下雨咯!像是对我说也像是在自言自语。
清晰地记得那年的春节,阴冷之至还下了零丁的小雪。想着那个阿姨下车前的自言自语觉得真是神奇之至,后来才知道古人早有谚语,晴冬至,年必雨,南方人犹其注重冬至,一年最寒冷的节气便从这刻开始,回家探望老人,再吃上热腾腾的饺子,汤圆,团圆祈福,竟是比过年还要热闹。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就这样 喜欢上了古人的节气,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充满了仪式感。古典优雅又充满智慧。尤爱冬至,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之至,故曰冬至。
至字之美,美在恰到好处,此时的冬天已经过了一半,风中遗世独立的鸟巢,戳破天际的枝桠,落叶殆尽,大地霜冻,深夜落雪,万籁无声,不早不晚,刚刚好,除去初冬的一点欲拒还迎的羞涩,真正的冬天才落落大方地如期而至。
后记:每每冬至便想着要整理一下这篇文字,之前发表在公众号上,又是一年冬至,我把字都搬到了简书,可能是因为今年过年早的缘故吧,今年的冬天让人感觉来得格外的迟,过了冬至,天会越来越冷了吧,过年后很可能还有倒春寒,做了服装的营生,季节都会比别人提前,天还热的时候盼高温,未冷的时候盼下雪,卖碳翁的那份焦虑,大概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吧,今年优胜!呵,为了生计,我也不能免俗,自嘲一下!
转眼又是一年冬至,唯一庆幸的是,我还是我,还可以写字碎叨生活,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未来可期!冬至,愿所有的美好都如约而至!
写在2017年的冬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