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讲到太原。万柏林三中一个少年在下午最后一节课因为玩手机被老师收了手机,回家后却跳了楼。
班主任老师得知此事后,带着女儿避难在县城某个小旅馆。
班主任老师有做错什么吗?有什么不当举动吗?有不当言语吗?
都没有,教师做到这份上,真让人痛心。
有责难教师之声吗?
褚老师,根本没有做错,为何要责难?
得知事情原委后,也就是事发48小时后,该校杜生奎校长,第一时间,给还避难在县城小旅馆的楚老师发了一封公开信。表明校长对此事的态度:作为班主任,褚老师收取学生手机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就如杜校长所说:你的行为合规合矩,近乎无可挑剔。
你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你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班主任!褚老师,我们挺你!
杜校长不推诿,勇担当。
少年轻生的例子,并不少见。为何却如此脆弱呢?教师管学生做的没错,该拷问的是教育。
是矫枉过正的家庭教育造成的?是缺失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通过这件事情,总要留给教育一些思考。
学校要不要引入心理疏导,有没有入教学大纲的心理课程?
班主任又该怎样去细化班级管理?等等。
初中生用手机已是个很普通的现象;孩子看课外书籍也属正常。但这些都不是课堂上的行为,应在受约束范围之内。
这里面就存在一个怎样约束的问题,是上课之前统一收缴,还是发现后先收缴代为管理,教育后再还之。
不管怎样,应该纳入校规章程,广而告之,告知家长告知教师告知学生。
在整个事件中,作为班主任,正常管理班级并没有不当之举,事后她反而陷入了诚惶诚恐之中。
幸得校长支持和社会上好心人的安慰。
事情发生后出于人道,我们应该安慰出事长。
但我们不应该关心和安慰一下那个心惊胆战的班主任老师吗?
而我们更应该从中看到家庭教育的意义重大。
真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后果有着天壤之别。
有位网友是这样在评论区留言的:
我们这个地方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那所学校是全市最有名的重点中学,以管理严格出名。
学生上课玩手机,老师发现后叫家长,并根据学校规定对学生做出听课反省的处分。
孩子在学校好好的,家长来接时好好的,家长接回家数小时后孩子跳楼身亡。
这位网友猜测:那个重点中学孩子选择跳楼?是不是家长回家后的指责导致的?孩子为什么不在学校跳而在家跳?
在学校孩子自知理亏甘愿受罚,也许他的内心也是充满悔恨。
但家长不会在意,他们今天去学校领孩子觉得丢人了,所以必须找个宣泄口,这个犯错的孩子自然成了发泄的对象。
可怜的孩子悔恨之心无人理解还要被七大姑八大姨轮番指责,监狱里的犯人我们尚且知道用爱来感化,对于犯错的孩子却不会…
在这些问题上,家长不是狠狠的批两句就完事儿的。一味的指责,没有任何的疏导,对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的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
这一事件带给我们更多的反思是:教育是学校的更是家庭的;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除知识以外,象逆商、胆商、情商这类教育也应该正常的引入到学校和家庭的整个教育体系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