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徐徐,一个普通的都市小白领,没车没房没存款,工作不顺、与父母关系不好,和男朋友冷战,这一系列的问题几乎把她逼入绝境,她不懂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会一团糟。
许诺,老公事业有成,自己在家闲着不用工作,明明过着光鲜亮丽、令人称羡的生活,却常常感到痛苦,一场流产事故更是把这种痛苦推到了顶峰,令她彻底崩溃了。
人生轨迹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在命运的安排下成为心意相通的好姐妹,她们互为彼此的AB面,从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
痛到极致才会醒,当她们意识到再也不能继续沉溺在痛苦中的时候,收到了自己创造者(本源)的召唤,相继走上了觉醒之路。在创造者的引导下,随着个人生命能量的提升,她们终于找到了痛苦的根源,领悟到灵修的真正意义所在,并懂得了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自己和应该如何更好的生活。
(接上文:『连载』觉醒的智慧,让你涅槃重生12:我难过的时候,你能来安慰我吗? )
她听得心酸,事后劝他,“你做得那么辛苦,却一分钱也赚不到,不如换工作吧。”
“换工作?”他立刻勃然大怒,“行啊,你说说看,我能做什么?”
刚开始她还会耐心的跟他分析优势在哪里,适合做什么工作,可不管她说什么,他都能一一反驳,最后得出的结论一定是:不行,走不通,必须放弃!次数多了,她也懒得再说了,只是淡淡回道:“你适合做什么,自己最清楚,别问我。”
劝他换工作的事就此作罢,但大吐苦水的事没有停止,甚至还有变本加厉的趋势。以至于现在她都有些怀疑,两人见面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听他诉说工作上的烦恼。
作为女朋友,她唯一能做的,便是不断的包容他的情绪,纾解他的问题,当他的垃圾回收站。每次回到家,她都累得心力透支,恨不得躺在床上睡个天荒地老才好。
她伸手摸摸自己的脸,坑坑洼洼,十分硌手,这哪里是女孩子的脸啊,根本就是砂纸。以前不会这样的,但跟他在一起后,脸上的痘痘就没有平息过,黑眼圈也越来越重,身体也日渐臃肿。都说谈恋爱的女人会越变越美,自己呢,却越变越丑,现在连镜子都不敢照了。
这样的男朋友,要钱没钱,要事业没事业,要家庭没家庭,至于长相嘛也就勉强说得过去。这些都不算什么,问题是对她一点也不好,还不如干脆分手算了。
可分手后呢,还能不能找到男朋友?她真的很怀疑。毕竟以前,她可是连跟异性说话都不敢,哪怕简简单单的一句“你好”,都会紧张得说话磕磕巴巴。
她沉沉地叹了一下,算了,像她这样的女人,能找到于恒做男朋友,也该知足了。他再不好,至少也是一个男人,不是吗?做人要实在,自己有几斤几两,应该好好掂量清楚,不要痴心妄想了。
其实仔细想一想,两人刚在一起的时候,于恒并不是这样的,对她细心呵护,将她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也曾经有过一段恨不得日日黏在一起的时光。现在想来,她的心还是甜的。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到了第三个月,还是第四个月,他们的关系就由浓转淡,渐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也许,是她做得不够好,不够善解人意,不够温柔体贴,不够……是了,一定是她的问题,否则他干嘛没事对她发那么大的火呢?
她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于恒心里还是有她的,再熬一熬,再等一等,说不定哪天他忽然开了窍,看到她的好,知道她为这段感情付出了多少改变了多少,他就会感动,像从前那样对她好的。
浑浑噩噩的过了一天,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回到家,屁股还没坐下,就听到妈妈兴致勃勃地说:“我今天遇到一个老同学,她的变化太大了。啧啧,她做姑娘的时候可难看了,现在居然学会了打扮,要不是她叫我,我都认不出了……”
徐徐咬紧牙,一声不吭。
徐妈妈瞟了她一眼,“说起来,她女儿应该跟你差不多,可能比你还小一岁。我就问她,你的变化怎么那么大?她就告诉我,她女儿大学的时候学的是金融,一毕业就跟银行签了合同,现在算起来应该有四年了吧。去年按揭买了一套房子,年底交的钥匙,前段时间房子装修好,就把妈妈接过去,前两天才回来的。我就说嘛,有那么出息的女儿,换谁谁都年轻啊……”
“对,人家的女儿好牛逼好厉害好霸气,是天之骄子上帝的宠儿,我膜拜我佩服,行了吧满意了吗?”她猛地起身,走进自己的房间,砰的一下,甩手把门关上。
她心思敏感多疑,再加上今天遇到那么多事,心情本来就不好,哪怕心里清楚妈妈没别的意思,纯粹是闲聊,可一听到这些话,还是会忍不住联想到自己,以为是在故意刺激她,心里顿时又生气又委屈。
如果就这么让她一个人在房间里呆着,情绪很快便会过去。偏偏妈妈的脾气也不好,被这甩门声吓了一跳,回过神来,也生气了,拿起房门钥匙,打开门,火大地质问她:“你怎么回事啊?”
“……心情不好。”
“我让你住在家里,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你凭什么心情不好?你看看人家,年龄比你小,现在都有车有房了,可是你呢……”
作者有话要说:
从小到大,妈妈总是拿我的短板跟“别人家的孩子”的长板比较,她让我永远都觉得“不如人”。
那时候的我,很自卑,总觉得自己怎么总是比“别人家的孩子”差呢,后来我用了很多年才觉察出妈妈口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其实都是她编造出来的,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根本就不存在,那只不过是妈妈“理想化的女儿”的化身而已。
但是,这种比较的心理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植入了我的信念系统里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在于一种焦虑之下,总希望自己可以跑快点,再快点,如果不跑快点,就来不及了,却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活得这么焦虑,我活着究竟是为了别人还是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