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教你如何写豹纹

作者: 格列柯南 | 来源:发表于2018-03-10 03:50 被阅读450次
    三言二拍,篇篇都是豹纹

    说实在的,谁不希望自己写的文章篇篇都是豹纹(爆文),书籍每本都能畅销。但豹纹和畅销可遇不可求,也需要掌握个量度,写的多了套路也就那么几样,别人说你江郎才尽,献媚讨好,一不小心还能带个“标题党”的帽子。

    要想知道豹纹的套路,很简单,你翻翻简书30日热门或是看看头条号的那些文章,也大概懂得了七八九,需要别人总结出几个规律的,大凡也都懒的出奇,这样的人,要豹纹就不要想了,春天来了,看看长腿丝袜就行了。

    套用老托的名言,“豹纹的套路是相似的,默默无人看的文章各有各的不同”。

    之前读过一本书,叫做《认同感》,虽然不是教你如何写作的,而是教你如何写文案的,不过也大同小异,无论是写文章写书,还是给产品写文案,目的还是要“广而告之”,将你的想法或产品推销出去而已。

    所以,这本书有个好听的副标题: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不能说所有写作都离不开这条金科玉律,但想要出豹纹和畅销,这一点却必不可少。

    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

    不妨我们还是从故事讲起。

    在电视机较少、供电断断续续的童年,夏夜炎热的时候,周边一帮小朋友们,就围坐在我家的玉米棒堆前,听我父亲讲故事。

    我不知道父亲从哪里读来的这些故事,起码家里没有任何一本书有他讲述的内容,而且他还能都记得牢固,讲的精彩。

    我和小朋友们边拨玉米棒子,边听我父亲讲述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当然还有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等,一大堆的未拨的玉米棒在几个故事结束后,也都变成了捆捆麻袋里的玉米粒。

    后来我才知道,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三言二拍,买来了全套的书,翻看之后发现与父亲当年讲的故事内容几乎一样,而记忆中父亲像说评书一样讲的非常精彩。

    三言二拍,讲的大部分都是道德故事,这也不稀奇。大概比读书人喜欢的朱熹理论,要更受光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如神话故事或是儿童文学一般,无非是通过故事,来教化与学习。

    反而是我们越往上学习,受到的桎梏也就越大,越来越按照标准的论文写法,中学老师教的议论文三部曲来写我们的观点。试想,一部核心期刊的文章里,要是充满了三言二拍的故事,那将是多么地有趣。

    论文总是要有研究的,毕竟这些干枯的学术文章也不是给普通老百姓看的。然而,要写科普类,写给普通人看的文章,你要是写成了“期刊八股文”,那就是你的错了。

    读过某个学者写的科普著作,是戴蒙德还是塔勒布记不清楚了,后记还是前言里提到了图书编辑的建议,说一定要多写些故事,不然会没人看(大意如此)。

    这就回到了上面提到的那本书,要“用故事包装事实”,用“三言二拍”的形式,来包装你想要讲的道理。

    例如,你想要提醒人们不要纵欲过度,别先上来从一堆医学数据和理论来告诉读者,看看冯梦龙怎么写的:《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可能时代不同,放在如今的头条上,换个标题就是豹纹:长期约炮男子是如何命丧尼姑庵的。

    还有《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简直就能拍成一部当代的侦探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完全就是外援女被官二代卖给富二代的奇葩故事,更不用说《唐解元一笑姻缘》是如何被拍成《唐伯虎点秋香》的了……

    《黑天鹅》作者塔勒布,按说这书写成完全可能被作者写成一本《概率论》,最后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作者黎巴嫩(勒班陀地区)的经验与生活,还有不少来自生活经验的启发和反思。他的另一本知名著作《反脆弱》,里面就直接承认自己这本书是“混合了自传式的反思、比喻,还有更多的哲学和科学调查。”

    科学调查和理论反思是一本书和一篇文章最最基础的,是作者能够得以与众不同,能够引人深思的核心。但如何用故事来包装自己的知识和学问,那却是一门技巧。

    《人类简史》的作者不厌其烦地用很大的篇幅去讨论标志汽车的虚构,就是用故事告诉读者自己的观点。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的作者杨念群先生是位大家,书里观点与故事都信手拈来,不露痕迹。这是我最佩服的一点,有很深的理论素养和能力,方能做到如此。

    拿我自己写的《查理五世》小说来说,虽然是小说,属于虚构作品,但里面的事实要经得起推敲和研究。也就是说,看热闹的看看精彩的故事就行了,但要是懂得门道的人,就能读出一句不经意的话里,所涉及的历史事实。

    但是,这里并不是说写故事就行了,讲故事就能成为一篇好文章了。再有故事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将自己的这个故事放在那篇文章中讲出来,故事要传达什么意思却不清楚,就是致命的缺陷。

    看很多中国影视剧,故事是有,不错、也挺精彩。你总觉得这故事背后所要传达的,不是三观不正,就是思维有问题。中国电影的欠缺,正是不在于缺乏故事,网文有那么多产量,奇幻玄幻,穿越变性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但问题就在于,故事讲的好,三观却不正。中国电影的深度,缺也缺失在这里,而不是编剧和导演的问题。

    我来简书也不少时间了,写了好几篇豹纹吧,总结经验就是,有些话题的确有争议,但我从来不缺深度去思考,不是为了博眼球去做标题党,而是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可能与某些人的想法不同,可有人觉得无聊不值得思考。

    三言二拍从来不是为了去博眼球,才去讲一些荒淫、魔幻的故事,篇篇故事的开头或结尾,作者都已经言明了主题,例如上面提到的《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一节,作者开篇就说:

    论来好色与好淫不同,假如古诗云:“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岂不顾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此谓之好色。若是不择美恶,以多为胜,如俗语所云:“石灰布袋,到处留迹。”其色何在?

    这也是《三言二拍》不同于《知音》,不同于网上的黄段子,更不同于头条和各种报纸社会新闻里的奇葩故事。

    总结一下就是,豹纹需要有内涵,内涵需要讲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言二拍》教你如何写豹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kv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