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国学与传统文化
防火防贼防私奔,《诗经》的男女大防

防火防贼防私奔,《诗经》的男女大防

作者: 深夜冥想家 | 来源:发表于2018-09-26 15:49 被阅读25次

    汉朝的大才子司马相擅长作赋,著有《子虚赋》、《美人赋》等词藻富丽的汉赋,被后人誉为赋圣。但司马相如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文君夜奔的故事。司马相如到名门卓王孙家宴饮,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如故,倾心相恋,连夜出奔。

    中国历史上诸如此类的戏剧故事层出不穷,有的私奔不成反遭人鄙视,受律例惩罚。也有的少数就如司马相如、卓文君成为佳偶美谈。

    1.

    在两千多年前《诗经》,有一则男子翻墙要闯入女子闺阁私会的故事。女子有什么反应呢?

    《国风·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一般认为《将仲子》是流行于春秋时代郑国的爱情诗。

    将仲子的将是请求、情愿。诗的内容很好理解,作者是一位少女,她的恋人仲子要翻越她家的门户、围墙、后园,折损女子所种杞树、桑树、檀树,来与心爱的女主角幽会。

    女子的内心激起了强烈的矛盾,以至于忐忑不安。女子以苦苦相劝的口吻,请求恋人不要钻穴逾墙、轻举妄动!

    为什么呢?女子很直白地表明自己的苦衷,原来她是畏惧流言蜚语。虽然仲子让女子思念牵挂,但人言可畏毁杀人,女子思前顾后,最终决定恪守男女大防。

    《将仲子》反映了女子爱情与理性的心理矛盾;仲子大胆粗野地骑墙折枝与女子小心翼翼地推辞回绝,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代表人的情与礼。

    2.

    《诗经》里的男女交往虽然相对自由,但是也有底线、规矩。

    如果仲子要名门正娶女主角,他必须经过“六礼”,才能成为女主角的合法丈夫,得到亲朋好友的祝福、社会的认可。

    “六礼”是从提亲到完婚的六种礼节,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几千年。

    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是男家请媒人赠送礼物给女家,表达要成亲的意愿。

    问名是如果女家接受礼物,男家则会继续派媒人问女子的姓名与时辰八字。

    纳吉是男家取得女子姓名八字后,在祖庙祠堂进行占卜,看八字有没有相冲。

    假如幸运地占卜结果是吉,男家就会聘礼送给女家,决定缔结婚姻,这就是纳征。

    请期是男家为婚礼预选黄道吉日,然后跟女家商量,最后敲定婚礼日期。

    最后一个环节是亲迎,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接娘子到夫家,表示新娘成为家庭的一份子。从先秦时代到现代,人们都非常重视亲迎,王侯将相婚礼前有车马、后随浩浩荡荡的陪嫁队伍,普通人家也抬着花轿迎接新娘。亲迎在古代是确立夫妻关系的关键依据,一旦举行了亲迎的仪式后,女子就要从一而终,嫁夫从夫。

    可见仲子要光明正大迎娶女主角也要费一番周折,在社会文化的约束下,仲子很可能像司马相如有爱但无财,难捺心中的爱情,要骑墙与恋人相会。而女主角为什么左右为难,甚至惶恐呢?

    3.

    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那么作为亚圣的“孟子”,他的思想与周公、孔子一脉相承,很自然对是深痛恶绝的。

    孟子说:“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父母生下男孩子变希望他将来妻室,生下女孩也希望他将来有个可靠的家。父母也盼望儿女成家立室,这种心理人人都有。但是,如果不等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狗洞翻墙私会私奔,那么连爹妈都不爱,全国人都轻视。

    通过孟子这番话,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将仲子》会说父母之言亦可畏、人之多言亦可畏。

    孟子还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有一次,有人故意找茬刁难孟子的徒弟屋庐子,说:“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以屋庐子的学识只有搔首,问老师孟子。

    孟子举例子:“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孟子反问:翻过东边邻居的墙垣去搂抱人家的闺女,就可以得到妻子;不去搂抱,便得不到妻子,那你会去搂抱吗?

    很明显,孟子的意思是宁愿没有妻子,一辈子打光棍都不能逾墙,贫贱不能移,即使没有后代,也不能作出逾墙搂其处子,这种有为礼教的举动。

    假设孟子碰见大胆的仲子,很可能会马上把仲子从墙上扯下,先数落臭骂一顿,再循循教导。

    4.

    古代十大美男子之一的宋玉就曾用“钻穴逾墙”的典故躲过暗箭。

    楚国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诋毁宋玉长得英俊潇洒,但却金玉其外,实则贪爱女色。

    宋玉淡定地说:天下的美女都比不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之美没有谁比得上我家乡的女子,我家乡最美的女子就是我家东边邻居的小姐,她身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样妙曼绝伦的美女,登上我家墙垣窥视我三年了,但是我至今没有动心没和她交往。

    宋玉用夸张手法虚构一位天下无双的美女,这个美女还倒追自己,而宋玉不乱方寸,表明忠良贞洁,非常巧妙地自证清白、金蝉脱壳。

    假设孟子听闻宋玉编写的故事,他必定会称赞宋玉是跟柳下惠一样的“圣之和者”。

    5.

    宋朝之后,礼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纲领,更越来越成为套在人们颈项上的枷锁。事物发展到极致就会反其道,陆续出现了不少追求自由恋爱的戏曲小说,其中最突出要数王甫实的《西厢记》。

    《西厢记》的男主角张生上京赴考,路过投宿普救寺,巧好遇到为父亲运柩的崔莺莺,一见钟情。为了能再见崔莺莺的美貌,张生在寺庙里四处走动打听,得知莺莺每天晚上都在后花园烧香祷告。张生于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在花园窥视莺莺,不过张生很快暴露身份,两人吟诗传情达意,顿生爱慕。之后经历几番波折,张生考取状元,与崔莺莺成婚,达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

    两人晚上幽会放在传统礼教的角度下审视,自然是逾礼的。但礼教愈加严厉,受压抑的人反弹就愈厉害。《西厢记》成为著名的古典戏剧,两人的美满结局,除了满足文化人对鱼跃龙门、取得美人归的逆袭幻想,更主要是人们心中对于自由婚恋的向往。

    至于那些逾礼的行为,那就大德灭小愆,只看戏不深究。

    结语

    传统的婚姻六礼因为繁文缛节被人逐渐抛弃,自由恋爱也被父母慢慢所接受。但是一到谈婚论嫁,与双方父母见面,少不得受到父母的干预。毕竟恋爱是两个人的私事,但结婚是两个家庭的联合,是家庭血缘的延续。因此以大家庭为单位的古代社会,结婚要通过父母之命,是以家族的利益出发。所以即使《将仲子》的女主角爱之心切,情非得已,也只能冷静地提醒仲可怀也,但畏我父母、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

    The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防火防贼防私奔,《诗经》的男女大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xj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