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何谓英语思维?
从语言本身去分析,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首先要能发出声音,即语音;其次,还需要有记录声音的符号,即词汇;把词组成句子的造句规则即语法。语言都离不开这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而语法作为一种语言表达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必然集中体现了该种语言的思维模式!
二《英语语法新思维》的特色
1.由“语法=规则”而造成的思维误区
误区一,误认为语法先于语言。语法是源自语言,是先有语言,然后再从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总结出人们在使用这种语言时所遵循的一般思维规律或表达倾向,即所谓的规则,是对人们的思维规律或语言表达习惯的归纳和总结。
误区二,把语法规则当作一成不变的公式。语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也不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的,而是存在很多“模糊区域”或“灰色地带”,因而总有“例外”存在。所以,语法规则不是绝对的,不是“死”规则。
误区三,把语法规则当成随意的公式。很多看似随意的规则,其背后都有共同的思维规律。因此,学语法重在理解规则背后的合乎情理的思维,而不能“死记”规则。
总结,语法是对语言表达习惯的归纳,总结出来的规律是为了对语言学习者正确引导,而不是严格限定;语法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死”规则;学习语法不能“死记”规则,而要理解规则背后的思维。不能把“语法规则”看成是捆住自己英语手脚的“死规则”,而应该把它们当作是引导和帮助我们正确使用英语的“活思维”。简言之,语法不是“死规则”,而是“活思维”。
2.结构形式与意义用法
语法有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用法(usage)这三方面:
形式:某个语法结构是怎样构成的。比如“现在完成进行时”的构成形式是have been doing。这是使用语法规则的起点,即首先要做到能够准确地构造某个语法结构,这是语法结构的准确性问题。
意义:某个语法结构表达什么意义。比如“现在完成进行时”可以表示“一个活动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说话时刻”这样的含义,这就是现在完成时态这一结构所具备的语法意义。由此我们看到,特定意义一般是对应于特定结构形式的,或者说,特定的结构形式能够表达特定的意义。这是关于语法结构的表意性问题。对于一个句子,它的含义不仅仅是来自于句中所使用的词汇的含义,而是还有来自于其中特定语法结构所含有的语法意义。
用法:关于何时/为什么使用某一语法结构的问题。这与在实际交流中的语境有关系,即在什么样的语境中,采用何种语法结构来表达特定的意义才合适,这是有关语法结构的合适性问题。意义和用法是密切相关的,有时难以严格界定。
英语语法新思维三者关系:英语学习者要能够准确地、有意义地、恰当地去运用英语语言结构。做到这一点,才能够真正灵活使用语法规则,并进而在思维高度上来使用英语。
form:I have been coming to Beijing for fourteen years.
meaning:在过去这14年当中,我常常来北京
usage:用短暂动词(如come)的完成进行时(如havebeencoming)来表示到目前为止的一段时间内重复发生的动作。
3.句子与语境
Ted:Where did you learn to Rollerblade?
Anna:Here in the park.This is only my second time.
Ted:Well,it's my first time.Can you give me some lessons?
Anna:Sure.Just follow me.
(After a while)
Ted:Hey,that was fun.Thanks for the lesson!
解析:that was fun被用在了溜冰活动结束之后,而不是在活动进行过程中(that is fun)。在上面这个对话语境中,大多数国人可能会说that is fun。如果不是提供这样完整的对话语境,很难真正会恰当使用that was fun。从更一般意义上来说,当一个句子脱离了它赖以生存的语境背景,这个句子就像一个句子“标本”,失去了鲜活的生命。
4.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
读懂句子并不代表我们会在口语或写作中使用这个句子进行交际,也就是说“读懂≠会用”。
我已经结婚了,去年结婚的,到现在结婚有一年多了。
I am married. I got married last year. I've been married for over a year.
译文:I have married; I have been married; I got married; I married; I had married等等。都没能表达“我已经结婚了”这句话的含义。
汉语中的“结婚”一词,用英文表达却有am married、got married以及have been married这样的区分。而这样形式上的区分背后反映了英汉语言的一个重大思维差异:英文中有“动作(action)”与“状态(state)”的区分,以及时态方面的问题,而这些话语特点在汉语思维中都是“盲点”,是天然缺失的。造成窘境: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把“I am married. I got married last year. I've been married for over a year.”译成地道的中文,但反过来由中文却无法译成地道的英文,即能读懂英语句子,但在真正交际中不一定能准确地说出这样的句子,这就说明“读懂≠会用”。
更严重的是,因为不懂英文思维特点,有时甚至都读不懂句子,而造成误解句义。比如:
He is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
错误理解:他对听别人讲话很感兴趣。
正确理解:听他讲话很有趣。
不能正确理解这个句子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句子的如下“深层结构”:
It is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 him.
在表层结构上,he是做句子的主语(He is...),但在深层结构上,he是作listen to的逻辑宾语(...listen to him)。这里不定式to listen to的逻辑主语是泛指大众,在句中没有明确给出,而只是隐含其中的。
三《英语语法新思维:初级教程—走近语法》的逻辑体系
主线:名词短语和动词
名词篇:建立“名词短语”概念,在“名词短语”大背景下学习名词、限定词和形容词。了解名词、限定词和形容词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英语语法体系。通过名词篇内容的学习,认识到语法的学习决不能是一堆凌乱不堪的散沙,而应该是一棵充满生机的“语法知识树”。
动词篇:讨论英语五种基本句型,让读者树立正确的英语句型观念,为学习复杂从句奠定基础。分析适用于口语交际中的一般时态和进行时态的思维用法。
(笔记出处:张满胜,《英语语法新思维:初级教程—走近语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