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马拉松比赛,到了30公里左右的撞墙期,原本落后的那些上了岁数的“老头”就开始一一超过年轻人,年轻人想跟上他们的速度,却往往力不从心。
每每至此,总是感慨:马拉松这东西,还是老家伙厉害。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年轻人前半程还可以跟老家伙们齐头并进,甚至一度领跑,但一到了后半程,就歇菜了。
其实这是因为:年轻人还没有达到跑马拉松的最佳年龄,而且跑龄不够。
在任何一场城市马拉松比赛的起点,如果你留意观察周围的选手,你会发现中老年人,至少30岁左右的人占据了绝大多数。可以说,马拉松是一项中年人的运动。
那么多少岁才是跑马拉松的最佳年龄?
有研究指出:28岁可能是人类体能达到最佳状态的年纪。
但是现实的情况时,大多数顶尖马拉松选手都在30岁以后才达到巅峰。
在职业体育或者竞技体育领域,一般来说,年龄大意味着要被淘汰,但是不过在马拉松的赛场上,却正好相反,年龄越大,越有优势。
究其原因,除了中老年人更能吃苦外,还得从马拉松运动项目的特点说起——马拉松并不是一碗“青春饭”。
成熟的经验,可以让选手在比赛中准确把控“火候”,保持均衡的心理状态、制定与执行合理策略;成熟的技术,可以让运动员的神经、肌肉、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各部分之间的配合更加协调、更加默契,于是就减少的不必要的能量消耗,这种跑步经济性提高而带来的正面效应足够弥补年龄增长而造成的体能下降。
看看男子马拉松史上各路大神,大多在30-35岁才进入巅峰。
2007年创下2:04:26世界纪录,海尔·格布雷西拉西耶,34岁;
2008年再创2:03:59世界纪录,海尔·格布雷西拉西耶,35岁;
2011年柏林马拉松,2:03:38,帕特里克·马考,26岁;
2012年柏林马拉松,2:04:15,杰弗里·穆泰,31岁;
2013年,2:03:23世界纪录,威尔森·基普桑,31岁;
2014年柏林马拉松,2:02:57世界纪录,丹尼斯·基梅托,30岁;
2014年柏林马拉松,2:03:13,埃曼纽尔·穆泰,30岁;
2016年柏林马拉松,2:03:03,贝克勒,34岁;
2016年柏林马拉松,2:03:13,威尔森·基普桑,34岁;
2016年伦敦马拉松,2:03:05,基普乔格,32岁;
2016年伦敦马拉松,2:03:51,斯坦利·比沃特,30岁;
2017年迪拜马拉松,2:04:11,托拉,26岁;
2018年柏林马拉松,世界纪录2:01:40,基普乔格,33岁。
除了男子选手外,顶尖女子马拉松选手也存在这样一种“高龄”现象。
2001年9月创造2:19:47世界纪录的高桥尚子,29岁。
2001年10月,芝加哥马拉松,2:18:47世界纪录,凯瑟琳·恩德雷巴,29岁;
2002、2003年创造2:17:18和2:15:25世界纪录的保拉·拉德克利夫29/30岁;
2005年柏林马拉松,2:19:12,野口瑞希,27岁;
2008年柏林马拉松,2:19:19,米基滕科,36岁;
2012年迪拜马拉松,2:19:31,梅吉亚,27岁;
2012年迪拜马拉松,2:19:34,露西·卡布,28岁;
2012年鹿特丹马拉松,2:18:58埃塞俄比亚国家纪录,格拉纳,25岁;
2015年柏林马拉松,2:19:25,切若诺,32岁;
2017年在伦敦马拉松,2:17:01纯女子竞技世界纪录,玛丽·凯塔尼,35岁;
2017年在伦敦马拉松上第二名,2:17:56,蒂鲁内什·迪巴巴,32岁。
可见在马拉松史上顶尖的男女选手中,男子多为30~35岁,女子则密集分布于27~29岁。
《田径》杂志曾作过统计,在2001年世界前50名男、女马拉松选手中:
点击看大图
从上表可见,26岁以上选手占世界男女马拉松50强的比例分别高达80%和70%!
相比之下,中国马拉松运动员创成绩时的年龄较小,一般在25岁以下。那一年,中国进入世界马拉松前50名的7人中的年龄分别是,宫科21岁,刘敏19岁,魏亚楠21岁,任秀娟27岁,代艳艳21岁,张淑晶22岁,金丽18岁。除了任秀娟外,其余6人的年龄是世界男女50强中最小的。
虽然上述统计数字已经过去了相当长时间,不过目前中国的马拉松运动年龄趋势还是年轻化。国内著名马拉松运动员的巅峰年龄:胡刚军24岁,宫科21岁,任龙云20岁,白雪20岁,孙英杰24岁。
从近30年来中国马拉松运动员创成绩的年龄来看,均要比世界马拉松选手小许多,而到了30岁已很少能见到中国运动员的名字,一到二十七八岁(正当国外马拉松运动员在出成绩、破纪录的时候),中国的马拉松选手早已退役了。30岁以上的专业优秀运动员很少,几乎绝迹。比如代表中国参加过12年伦敦奥运会马拉松的李子成,已经退役了,其实他是一名90后。
在体育项目中,如果说绝对力量、柔韧性、最大速度等“年轻人的优势”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训练中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则是一条随着年龄上升的曲线,那么两者的交叉点应该就是运动员的最佳年龄。
马拉松是一项需要长年累月不断积累的运动。由于马拉松距离长、时间长、更考验耐久性,对马拉松选手来说,这种经验和技术往往比绝对的体能更关键,它也需要经过多年系统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因而在取得优异成绩时,一般年龄均较大。
对于业余选手来说,很多更是在35岁以后才迎来自己的PB爆发季。如果你保持长期耐力训练,那你的有氧能力可以长期维持在高水准。
国外运动学家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对于一名跑者而言,不论是职业运动员,还是业余跑者,35岁是一个分水岭,在35岁之前都有机会达到你跑步生涯的巅峰状态。
在一项针对300757名跑者的调查中,科学家们发现在35岁之后,即使进行同样水平的训练,跑者们每十年的运动水平会下降10.5%~14.8%。
不过,年过35的跑友们也不要太泄气,这并不意味着你们没有机会再创好成绩了。对于世界级选手来说,他们的潜力在巅峰期时几乎已经挖掘到极致,过后成绩下降在所难免。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马拉松跑者而言,一直到四五十岁,仍有机会提高成绩。
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对于在35岁之前并没有受过高强度训练的跑友,他们在接受训练后在成绩上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里说到的一个提升空间,是跟跑龄有关的。要想达到一个较高的竞技水平,需要累积足够的跑量。
我们都知道,要想参加波士顿马拉松,除非你有钱,那么要参加的话需要达到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BQ,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成绩标准。
国外有人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从你第一次跑步到达到波士顿标准花了多长时间?有的人第一场马拉松就达到标准,而有的人奋斗了很多年才达到。最后得出一个平均时长:4.2年。
所以,不要再说你老了,跑不动马拉松了。其实你的年龄刚刚好。
除了年龄之外,体重还是影响你跑马成绩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你想知道最适合你的马拉松体重是多少吗?
有研究指出,最理想的跑马拉松的男性身高在170左右,体重55公斤,身体(cm)和体重(kg)比在2.968左右。根据身高和体重比,你就可以算出适合你的跑马体重了。
慢着,本十一,芳龄28,身高177,体重60,比重为2.95。
原来我也是潜力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