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在小时候喜欢看星空,他时常在晚上注视着星空一个人陷入长久的迷思,小的时候没有人在意爱因斯坦在想什么?他在自己充满好奇的世界里一个人遐想,一个人思索,在好奇心撑起的那个奇幻世界里,物理学成为了他以后解读世界的语言。长大后,爱因斯坦将这种好奇心维持了下去,成为了一名划时代的物理学家。台湾著名散文家,被称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林清玄,在一篇散文中写到:他小的时候没人跟他一起玩,于是他自己就跟自己玩时常一个人坐在田埂上陷入沉思或者发呆,他的母亲觉得他很古怪,时常担心林清玄的状况,可是等到他日渐长大成为一名知名作家的时候,他说他终于为自己的“古怪”找到了答案,而他也是自己家庭中唯一一名作家,他以另外一种充满爱的方式回复了妈妈心里的担心。
这两个例子其实是我想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从小在书本上学习的那些简单而朴素的真理,不是所谓什么的天方夜谭,我们之所以行进到中途而忘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是因为进入社会后被各种现实问题裹挟着走,梦想之所以无法实现,是因为实现梦想需要大量奋斗的时间,而我们在步入社会后首先就得解决自己就业的问题。现实与梦想之间存在一道鸿沟,横跨你的想法与现实,所以很多人被迫与梦想分道扬镳。
在过来的这几年里,我就在思考如何维持自己想做的事与必做的事之间的矛盾,那个时候在现实面前我既要面临自己温饱问题又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在现实与理想面前,没有特别平衡的一条路,注重某块势必就会忽视某块。我明确地知道自己喜欢写作,但是写作的内容却与我想要写作的内容不尽相同,我日渐对工作失去一种恒心。
每当周六周末我总会背着书包去附近的图书馆阅读与写作,只有当自己一个人安静地阅读写作时我才觉得时间属于自己。因为对自己提前的认识,我的心里催生出一种力量想要尽可能的离我想做的事更近一点,于是我接连几次辞职,专心在家写自己想要写的文章。那段时间我很迷茫,甚至心里有一种无法安放的焦虑,理想与工作之间的分量显然被理想占去。
认识自己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它可能会让你丢弃一份自己稳定又收入可观的工作,也有可能让你在经济上暂时无法得到回报,但如果那是你心里真实的渴望,那你也会获得由你心里生出真正的自由。而在终身学习的路上,认识你自己就是你迈出的第一步。因为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你在面对外界无数种阻碍的时候,才能在心里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而真实的声音是一种指导,它能让你在面对现实选择时做出属于你内心真正的判断。终身学习跟做人一样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这就好像一棵生长的大树,它的根基越牢固,生命力也就越旺盛。真实就是终身学习的根基。
每个人天生的属性都不一样,认识自己是为了知道自己的属性,从而做出最适于自己的选择,愿我们不负此生,终究勇敢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