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少年

作者: 半公斤的风 | 来源:发表于2022-12-16 10:09 被阅读0次

    生活的快节奏,科技的创新,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纸质书越来越远离生活 ,就像之前的墨水和钢笔,只能作为一种情结用来怀念。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 ,确实需要一种安静去看一本书,去读一个故事,更主要的是需要一些时间去思考。

    想起最开始和书的结缘是在初中的时候。之前除了教科书和辅导书之外,接触的课外读物很少。依稀记得,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人不知从哪弄来的葫芦娃画册,被大家一遍遍地相互传阅,书很旧了,对白都可以背出来,大家还是愿意一遍遍重温那些都能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

    初中的时候正赶上大书的兴起,古龙和金庸的武侠很是流行,学校小卖部往外出租那些大书,一天两毛钱。出租书的老板是学校一个领导的媳妇,基于此,老师也不过多地过问。只是告诉我们“开卷有益”。

    所以那个时候读不读课外书,读什么样的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有的人选择武侠,有的人选择科幻,有的人选择言情。

    当然也有人选择一天天地看课本,一遍遍地做题。在农村初中,初二初三的时候学生就开始大面积流失了。赶上打工潮的高峰,很多同学怀揣着武侠里的江湖开始了南下电子厂的道路。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接触到了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是韩寒写的《三重门》,可能是小说环境的相似,读起来很容易引起共鸣。后来又接触到了卫斯理科幻系列的小说 ,再后来就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行者无疆》了。

    现在想想在20年前,他们也算是当时的顶流了。没有自媒体,没有微信微博, 圈圈也只是局限于聊天的功能。对于外面的世界,也只能从那些书中窥知一二。即使这样,已经足以满足我们对一个世界的幻想和好奇。

    喜欢读书就少不了买书,小镇上的书店本身就寥寥无几,售卖的大多是文具和教辅。想要买书 ,买一些没有看过的书只能去县城。县城距离家有三十里路,尽管这样,也挡不住我们三五成群地骑上自行车去县城淘书。

    县城有一个专门售卖盗版书的地方,四五十个摊位摆放这各种各样的书,地方不是太大,在我们看来,那已经是整个世界了。

    因为都是盗版书,价格的差异就是在书的厚度上,一般都是在十元以内,如果赶上促销活动,可以十块钱三本五本地买到不错的书。当然,老板也是懂市场的人,畅销书价格会稍微高那么一点。

    对于我们而言最关心的不是盗版和正版,感觉不影响阅读就可以了。只是在价格上会和老板讨价还价一番,因为买书的那十多块钱是我们辛辛苦苦积攒很久的零用钱。

    就这样一来二往,老板也和我们熟络起来,也都记得我们每个人的阅读喜好了,有时赶上哪本畅销书还没有盗版出来,老板会提前给我们预订好,过段时间去取。有时一上午也会待在书摊上蹭书看,到快天黑的时候再骑着车开始三十里的返程。

    也就是在那样一段时间,喜欢上了读书,喜欢上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校园杂志正流行的时候,有很多征文活动,也尝试着用信件的形式去投稿,只是当收到要交评奖费用的回复后,大多不了了之。

    后来读了高中,买书便捷多了,只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允许自己去买书看书。再后来手机智能化,网络也越来越普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纸质书也迎来了一个时代的落幕。图书市场由于拆迁没有了,当然还有一个个远离书摊的我们。

    只是在收拾旧物的时候,总会发现那些箱子里的书,像等待一个少年的回归,而它们更多的只是在时间里发黄。

    看到它们很容易就想起年少的那些读书时光,好像每一本每一页都是年轻,都是往事。

    记忆中的书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与少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ud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