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距离《围城》首次出版已经整整70年了。70年,30多个版本,《围城》一共卖出了790多万册。1990年,《围城》改编为同名电视剧,主演是陈道明和吕丽萍。
今年7月底,数字阅读平台掌阅宣布以100万元签下《围城》的全球独家电子版权。在《围城》被形形色色的盗版寄生虫蚕食多年之后,钱锺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终于要迎来“新生”。
“新生”后的《围城》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用户会付费听北岛和他的朋友们聊102次诗歌;会花钱听美学大师蒋勋说完一整本《红楼梦》;也会跟随马云订阅《李翔商业内参》;还会一毛钱围观“知识网红”王思聪的回答……
一时间潮声渐起,忽而知识付费元年至。知识掮客们高举着“碎片时间终生学习”的大旗,浩浩荡荡,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满足人们“消除焦虑感,补充社交货币”的需求。
在这个当口,掌阅百万签下《围城》的电子版权,创下了行业内单本成交价的最高纪录。这更像是一场新的战役,以《围城》为代表的经典文学作品,能在内容付费的大潮下,打个翻身仗吗?
变与不变的“内容付费”
太阳底下无新事。
所谓的“内容付费”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说法。时代更迭中,内容付费的场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媒介形态也从书本转向包括电子书、视频和音频在内的多媒体。
最早,我们花钱到学校和培训机构接受教育;后来,我们开始买电子书、买视频网站会员。如果说这两者分别对应内容付费的1.0和2.0时代,那么2016年开启的就是“内容付费3.0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内容付费将人从“反人性”的学校教育中抽离出来,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我们开始为各个领域的大V们在互联网平台上开设的课程和分享的知识经验慷慨解囊。
主动选择意味着买方市场,也就是说,知识和内容的兜售者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才能让消费者自掏腰包。
最典型的就是平台思路:聚集大量优质内容。这一思路下,平台对头部内容的争夺也成为必然,有付费实力的平台用头部内容建造自己的护城河,整个市场梯队划分清晰,格局日渐明朗。
电子书、视频和音频在内的多个领域都在“为好的内容买单”,时间来到知识付费3.0时代,这一思路依然行得通。米未传媒和喜马拉雅打造付费音频节目《好好说话》,消费额破500万;分答开创“付费问答+围观旁听”的新模式,王思聪仅仅回答了32个问题就赚了23.8万;豆瓣时间借力北岛和其他16名诗人和译者,订阅用户数7天破万,销售额逾130万人民币……
《围城》上架掌阅仅4天,书城内简介页用户浏览量已近400万,阅读量达到90多万人次,几乎与线下1年阅读量持平。而伴随内容付费的升级,数字阅读领域的“王者争霸”也将拉开新的帷幕。
经典回归,移动阅读市场分一杯羹
王小波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学习自然科学、阅读文学作品、看人文科学的书籍,乃至旅行、恋爱,无不有助于形成我的信念,构造我的价值观”。
如果说不变的是为好的内容和知识付费的意愿,那么变得就是付费的目的和对知识的理解。
“学习、阅读、旅行、恋爱”,看起来就少了几分功利主义的焦虑。的确,个体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而形成的价值体系,总比短期内堆砌起来的二手经验来的稳固,也更让人踏实。从这一点上看,经典文献在浅度知识盛行的年代,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实用价值。
正因如此,近年来的文化产业领域屡屡出现“回归经典”的好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对传统经典文化的挖掘,并通过现代媒介形式产品化传播,不仅在文化评价上回馈良好,同时也取得出色的经济效益。
影视剧上,《白鹿原》虽制播坎坷但话题热度却一直不减,播放前后只在掌阅APP上就有100万人浏览;亦舒代表作《我的前半生》连续多天收视破2,剧本争议拉动原作销售;《权力的游戏》第七季回归又带起了原作《冰与火之歌》的热度……
综艺节目上,《朗读者》、《见字如面》之类的严肃阅读节目不仅带火了“老戏骨”,也扎扎实实的打捞了观众对节目中出现作品的阅读兴趣。更别提《中国诗词大会》掀起的“全民飞花令”小高潮了。
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的火爆自然会引起出版和数字阅读行业的反应。在今年4月份公布的《2016年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上,经典出版作品在不同年龄段用户的阅读题材偏好中都占据着相当的份额。相比于PC端,移动阅读中严肃经典作品回归趋势更加明显,市场可期。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中国移动阅读市场上目前处于第一梯队的是掌阅与QQ阅读。“背靠大树好乘凉”的QQ阅读凭借阅文集团的网络文学IP资源打造护城河,但是经典出版物并不是其核心业务;而一直以出版类作品见长的亚马逊,与kindle系列相比,其手机APP的用户体验并不美好,中文出版物资源也仅有20余万册,覆盖率远远不敌英文。
与其他数字阅读APP不一样的是,有相当数量的用户在掌阅上阅读出版书,这得益于掌阅在早期就开始重视出版书。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掌阅拥有数字内容52万册,其中中文出版资源的市场覆盖率达到80%。
一直稳扎稳打做着数字阅读老本行的掌阅,在近期频繁有大动作,除了100万高价拿下《围城》电子版权,2016年10月,APP首发《哈利·波特和被诅咒的孩子》;2017年1月,世界奇幻大师乔治R·R·马丁所著的《冰与火之歌》纪念版的中文电子版全五卷共15册登陆掌阅平台。
精品出版物的储蓄池越做越大,池上波澜渐起,经典作品的回潮正在酝酿着数字阅读的新格局。
用户体验决定付费意愿
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新格局下读者会为正版的经典作品付费吗?
曾经,优质且多量的内容资源储备、具有号召力的经典作品,都不能确保读者掏腰包买单。毕竟自克里斯·安德森的《免费:未来的商业模式》起,“免费”就一直被认为是互联网的圭臬。
而在数字阅读领域,与免费一起出现的,一是麻烦,二是粗糙。这种情况相信你也有过:跑遍大大小小论坛,避开各种恶意插件和小广告,终于下载到了自己想要的资源。但是,不堪入目的排版,隔几行就冒出来的错别字和火星符号,一下就浇灭了好不容易燃起来的阅读意愿。
《2016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白皮书》上的调查显示,“使用体验”是用户为正版付费的最重要因素,有56.5%的读者会为了良好的阅读体验而为正版内容付费。这一结论不仅仅局限于网络文学领域,其他数字内容产品也同样适用。
因此,在决定读者是否愿意为正版内容付费的因素中,阅读体验和内容储备、内容质量同样重要。
如果说盗版电子书的错别字、漏印、错印是对阅读的不尊重,那粗排版的电子书就剥夺了阅读的优雅。即使是正版,也没人愿意为“一个书名,一个作者,然后就开始通篇的文字,无尽的文字”的“简易快餐”买单。
将图片、甚至视频囊获其中的正版精排版书应运而生。
目前,掌阅利用自己研发的精品书制作工具iEditor,已经累计推出了一万多本精排版数字内容。自2008年成立以来对正版内容的坚持也让掌阅于2015年获得了第四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是获奖企业中唯一的数字阅读企业。
根据TalkingData的应用排行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各个季度阅读类应用排名中,掌阅覆盖率和活跃率均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掌阅也等来了内容付费的风口。政策层面,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开展“净网行动”严厉打击盗版侵权行为;版权保护增加了用户获取盗版内容的时间成本,用户开始逐渐向付费阅读迁移。
读者的付费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只看正版的网络文学用户占比从2015年的26.4%上升至2016年29.5%。
物非人也非。无论是从知识需求、付费意识还是市场环境来看,经典文学作品的卷土重来都是指日可待。
“除了掌阅版,其他都是盗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在谈到《围城》电子版时脱口而出的“宣言”,何尝又不是市场引领者们所希冀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