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天,我拖着虾米去吃甜品。
满记的杨枝金捞,西米露入口很满足,柚子脆脆的,甜中带点苦,冰淇淋是我的最爱。
最近有些嗜甜。
生活中的苦,用甜味可以把它填满。
小布在街舞课里热舞,我们两个人,对坐着,把各自的手机收进包里,他喝着古早味的冬瓜汁,我乐滋滋地舔着勺子,然后聊聊最近的生活,顺便探讨一下人生哲学。
这样的场景,最近几个星期天都在重复。
两个人一起走得足够久了,心里会变得柔软一些,对很多事情的认知,不再非黑即白,而是多了很多灰色地带。
以前,我和虾米有时候起争执,就会觉得如果不是你的错,那么必然是我的不对;如果我没有错,那么肯定是你有问题——现在觉得,对或者错,都是很主观的。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认知,不管靠得多近的两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存在,即合理。
现在的我们,哪怕不认可,也会试着去接受对方的想法,也能肯定自己的价值。
在这样的氛围里沟通,每个人都很自在。
上一周,我写了一篇题为《你是个怂包,又如何教会我勇敢》的文章,有很多朋友给我留言,有的给我建议,有的分享经验,有的安慰鼓励,还有一些朋友私聊我,或者在生活里偶遇的时候,抓着我聊这个话题……
我心里感觉很温暖,也觉得很有趣。
——你看,文字是可以传递的温度,会持续地流转下去。
我过去比较倔,不太能轻易听别人的意见。哪怕是温暖的建议,我也会心有抵触,试图去评判别人的是非对错,甚至从事及人。现在,会饶有兴致地听别人说,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轻易否定,也不轻易接收。
那篇文章,其实是我探索内心世界的过程记录:从一开始的事,梳理到人,各自的想法,最后归结到我自己的心。
其实我很清楚,很多问题解到最后,答案都在自己心里:看问题的角度,认知的层次……
在你里面,只有你自己,再没有别人。
不想去责怪谁,更不会试图追究谁的责任,就是一次读懂自己的过程。
最后的最后,不外乎想明白:
“哦,原来我是这样想的。原来在这层认知上,我与你们不同。是好还是不好?有没有必要改变?如果自己觉得这样不合适不开心,就试着去改变;如果没有,那就原谅并接受自己。”
我那篇文章发给虾米看,虾米说:
“恩,感觉有一些情绪没有消解完。不过你发吧,试试看憋。”
我试了,确实有很多朋友会察觉到我的情绪,不过也收获了很多温暖。
这种尝试,也是很让人开心的。
人生,就是体验嘛~
小布知道我的想法。对,他知道,那是“妈妈的”想法。
我特别庆幸的一点是,我在他面前不用刻意隐藏自己,因为他个性独立,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不是一个轻易能被别人影响的孩子。
我问虾米:
“你觉得小布像谁?我有时候觉得,他耐心不太好这方面挺像我,有时候又觉得,他包容力、自我调适能力特别强这一方面,又很像你。”
虾米说:“他像我们,又不像我们。他就是他自己。”
说完这句话,他突然很认真地对我说:
“关于这个,真的要感谢你。”
我诧异地看着他:“啊?为啥?”
他说:
“感谢你,陪着他看了那么多的书,听了那么多的故事。我们都不配当他的老师,所以书本才是他最好的老师。他在书里看见了更大的世界,看见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看见了性格形形色色的人,他见过,所以他可以做自己想要的选择。比如性格,他不仅仅局限于看到我和你,他会在书里找到自己的榜样,然后去模仿和学习他们,慢慢塑造专属于他自己的个性。”
哇偶~听完这段话,我突然觉得,虾米比我更像个哲人。
是的,我们不能,也不配教育孩子。我们能做的,不外乎是引导和守护,让他安心做自己。
阅读,才是他真正的老师。
小布过了5岁生日之后,我跟他对话经常有一个错觉,就是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跟我高度一致的成人,他在思想上已经跟我们完全平等了。
所以我跟他谈话,喜欢用疑问句,问他:“你觉得呢?”
他的很多想法都很有意思,我发现,它们既不是来源于我,也不是来源于虾米。有阅读给予他的信息,也有他自己的思考和消化——那是真正属于他的。
比如说,吃小火锅的时候,虾米说他觉得肉丸子怎么怎么样,巴拉巴拉一堆,然后小布直接怼他一句:“你电视剧看多了吧?”
我哈哈大笑,问他:“这话哪儿学的?”
他轻描淡写地说:“就那个《米小圈上学记》里面说的,我觉得就是说爸爸这种。”
关于生命,我和虾米也有一些认知差异。
比如我,会觉得生命是神创造的,人没有资格去决定它们的生死,哪怕只是一只小昆虫。所以,虽然我吃肉,但是我不能接受一个生命因为我而消亡。
虾米觉得,过分的仁慈是对自己残忍,尤其是男孩子。他觉得害虫就应该被消灭,为了生存和自保,我们需要坦然面对牺牲,别给自己太多心理负担。
我们的想法,都会分享给小布。但是做选择的,是他自己。
小布害怕小虫子,他不会主动招惹,但他会因为摁死了一只爬到他书本上的虫子,跑过来兴匆匆地跟我说:“我刚才凭借自己的力量,打死了一只小虫子!!”
我不会告诉他,这样对或者错,可以或者不可以。我会问他:“你感觉怎么样?”
他说:“我很棒!”
——这样就好,尊重你的感觉,而不是我的。我们都是自由而独立的。
我们也在慢慢放开,在他面前谈论事情的尺度,看看他是否有能力去做他想要的决定。
孩子,不是教出来的。
我们自身,都有很多不完美。如果单靠我们自己去教育,他只会比我们更差,而不会更好。但靠着他自己的力量野蛮生长,他必然能超越我们。
不管是我们的生活条件,还是我们的认知范围,都太有局限了,我们也还没有能力,带他去看更完整的世界,所幸,阅读弥补了这个缺陷。
他跟我们终究是不同的,在书本的世界里,他提前走了很长的路。而同样的认识,是我们在过去的生活里,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小布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他听《神奇图书馆》,《米小圈上学记》,《口袋神探》等故事,他喜欢看冒险、幽默、脑洞大开的书本,他好静也喜动,他的骨子里埋藏着一个全新的小人,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也有些新鲜和好奇。
我看着他成长,一天一天,变成他应该成为的样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是一个观察者,一个陪伴者,一个守护者。
我在自己的生命里,吃过很多亏。我深深觉得: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太重要了。
曾经的我,包括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没有做选择的能力。
不懂得拒绝,人云亦云。
在一个群体中,只要有一个别有用心的人起哄,你就会看到很多人跟随——眼睛没有看见,耳朵没有听见,因为主观的判断,就可以把一些人、一些事定了死罪。
等你再去看,再去听时,你的心里已经装上了别人的想法。
心里是空的,随便一些“好听”的话,都能轻易填满,让你以为,那就是你。
我们的人生跌跌撞撞,兜兜转转,你是否想过,是因为自己太容易相信别人,尝试着走了太多,并不适合自己的路?
这个社会太浮躁,到处都在鼓吹快速学习、快速赚钱、快速成长……你看别人风生水起,轻而易举,却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却有跋山涉水的艰难。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我们有各自的天赋、不同的性格、无可避免的缺陷——别人能走的路,不见得你也能走,你能走的路,一定要自己踏踏实实地走出来。
跟自己相处,才能跟世界相处。
大量的阅读,不见得可以让你发财暴富,但是可以让你学会识别,学习甄选,让你能够悠然自处,在这短短的一生中,做自己想要的选择,活出自己该有的样子,而不是别人所希望的样子。
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要胡乱评判他人。
各人有各人的人生轨迹。
我们,各自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