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不知道你作何感想。也许会会心一笑,因为从小到大,谁还没有几个嘻嘻哈哈的老铁,一见面从不叫你的尊姓大名,而是用一个或许粗俗的称号来叫你。这个时候你还不生气,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会叫他的雅号。突然间一个称号就检验出了你和他的关系有多近。
当然,也有一些带有侮辱性的绰号,比如拿人家的身体或智力先天的缺陷取笑,用这些来称呼别人,不但显得自己没有教养,而且搞不好会引起一场斗争,这个时候就万万不能用别人的别称。
有时候,关系很近的人,不但不用姓名来称谓,甚至都不用绰号,两人之间也许一个“唉”一个“喂”就全部解决了,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的父母辈,甚至祖父母辈,特别是农村的,两口子之间极少会用称呼的,甚至用上了反而叫不出口,有点不好意思。
这大概就是关系越近,语言越简练的道理吧。比如说我们到朋友家里做客敲门,会问“请问,有人在家吗?”,如果回到自己家,也许会说“有人没?”或者“人呢?”。
还是回到今天的正题,我想谈谈自己曾经用过和被动用过的一些名号,聊做休闲吧。
在我的档案中,肯定会有一条记载曾用名的一栏,写的是訾站台,这个称谓确实没有用过,那么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农村文化深的毕竟是少数,在村委会登记出生人口的时候,不知道是谁写的我的名字,一来因为本家哥哥用的是站,二来肯定是因为书写比较潦草,就这样把手写版本报到乡里。后来几年有了电脑,需要把这些信息录入电脑,于是打字员就按照自己的理解,给我了一个重新的定义。到了可以办理身份证的年纪,到乡政府申请身份证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我不是我,訾站台才是我。只好让村委会开了证明,正名正身,才给改回来,我终于成了我。
小学的时候,我属于上学比较早的,在同一批的孩子中间显得比较小,同村的孩子没少欺负我。而我顽强地生存着。他们给我取了一个外号,叫占秀,这是我极其厌烦,因为听起来像一个女孩子,我就会极力反抗,但是农村有句俗话,18没有19能,跟他们差了一两岁,无论从身体上还是思维上都频频吃亏。有的孩子说,你学习好,是想让你当上秀才,才说你占秀,有点独占鳌头的意思。反正我是非常不喜欢的。现在想想,小伙伴们,当时也许没有什么恶意,只是觉得好玩罢了。又何必当真。
同村更多的孩子叫我小超,现在回到老家,很多本家的长辈还会问候“小超回来了”。现代人也许都喜欢一个小字儿了。可是小时候最大的愿望是长大。
初中时候热播的一个电视剧是《包青天》,我的班主任老师,非常幽默风趣,喜欢跟同学们打成一片,也正是喜欢这样的老师,所以他教的那门课,往往是学得最好的。因为我的名字和展昭相近,老师经常点名是就以展昭相称。这个绰号,那时候是我挺中意的,也许是因为何家劲的那种玉树临风是我所稀缺的,也是我羡慕的。
在机关工作的一段时间,是我职场中最开心的一段时间。我给单位同志讲了一个雷锋主题的报告,于是他们给我取了一个称号叫訾大师。这次分享,我看了十几本关于雷锋的书,并且在分享会上是脱稿分享,一个个日期,一个个人名,全部脱口而出,加上我天生的幽默有趣的讲述风格,让同事对雷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平常热心帮助单位组织策划实施活动,大家对我比较认可,这个称号就伴随我了很多年。
还有一些时间比较短、叫的人比较少的称号,比如在《天龙八部》电视剧热播的时候,我就有了阿訾的称号;就读商学院时候,因为比班上同学年龄稍大,就有了超哥的称谓;现在做了辅导员,跟很多同学相差10岁左右,大家又叫我超叔。
回头想想这些称呼,也是蛮有意思的,伴随着亲朋好友对自己喜爱,每一个称呼都是一个小故事,都是一群人,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