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624153/5f010e88cca5a1d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24153/ff354d3958391732.jpg)
《诗经》《召南》之第十一首巜江有汜》是这样歌唱的: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长江之水分又合,可爱的姑娘却出嫁了,不再和我相见了,不相见,终有一天你后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水之中啊积沙岛,心爱的人儿出嫁了,从此不再来相见,没有了我,你啊你啊可否順心安好。)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江水啊汇合又分流,心爱的人儿出嫁了,从此不再和我来往了,分手之后的日子里,我啊,只有悲歌而长嘯。)
如上所言,仅仅本人一家之言,当与不当,我们再做斟酌。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24153/188b5385d93922c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24153/a000879c439310dd.jpg)
更多的说法是:这是一首弃妇的哀怨诗。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召(在岐山,周初召公的采邑)的南部、古粱州境内长江上游的沱江一带。古代有一夫多妻制,商人在外娶了妾,抛弃了妻子。她满怀哀怨,唱出了这首悲歌以自我安慰。诗中的“之子”,可以理解为古代妻妾对丈夫的一种称呼,与《卫风·有狐》的“之子无裳”一样。其实这种说法更加普遍。如果谁认为这样更好,也无不可?
或者以为是媵妾因受正妻排斥、不能陪嫁而作,“之子”指正妻也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或认为“之子”指薄情的丈夫,妻子被弃而“啸歌”,自我排遣,悲愤不已。
在有的版本里,诗前原有一段小序:“《江有汜》,美媵也,勤而无怨,嫡能悔过也。文王之时,江沱之间有嫡不以媵备数,媵遇劳而无怨,嫡亦自悔也”。这里的"塍"指陪嫁的丫鬟,混的好了可以成为妾(小老婆)的。嫡,指正室的妻子。那么诗中的我也就是正妻了,被媵妾的"无怨"所感动,"其嘯也歌"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24153/53cf2ed387f70a6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24153/6102e097971314eb.jpg)
清人陈奂说:“媵有贤行,能绝嫡之嫉妒之原故美之。诗录《江有汜》,其犹《春秋》美纪叔姬与嫡”(《诗毛氏传疏》)。是说妻妾和睦的意思。
全诗以“江有汜”起兴,反复申述,大意是:没有了我,或者不让我陪嫁,你后悔去吧,你痛苦去吧,你哭都来不及。诗中“有”字为语助虚词,“汜”、“渚”、“沱”都是具体的水名,“以”、“与”、“过”都是动词,表示相伴、陪同(随嫁)等意思。
时代久远,我们无法回到当时,所以有許多当时的不言而喻現在都成了学问疑问和谜底。就是我们现在人写的诗我们都能读得懂理解得了吗?和诗人的原意一样?
所以说不清楚的才叫诗,才有美。
所以,诗就像一颗珍珠,向着四面八方放射着熠熠的光辉,你接受到了这一束我得到了那一点⋯⋯这才是诗的生命所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24153/032330a7dacd061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24153/c0fa0081e9eb32f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