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日名将念正锵将军
千年驿道拾遗(五)位于福建省霞浦县牙城镇境内杨家溪至钱大王段的福温古道又叫通京驿道。而在此段驿道王头陀岭、钱王岭和钱龙岭的三条岭交集于一个村庄前——钱大王。据《霞浦县志.交通志》记载:钱大王,唐末属越,越王钱镠屯兵于此,故名。
这村子虽小但有一位抗日英雄,念正锵将军。
千年驿道拾遗(五)据念氏族谱记载: 念正锵又名念正村,字玉鸣。闽东五才子之首。出生于民国壬子年三月十一日申时(1912年),卒于民国辛已年九月二十九日申时(1941年),时年二十九岁。
念正锵年幼聪明,六岁就能诵诗文,十四岁毕业于福鼎县高级学校,十九岁在省立第三中学(霞浦第一中学前身)毕业,与原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秘书长杜星垣及画家林椿为同学、挚友。同年就读于福州师范学校(另据念正锵好友兰玉轩生前于1986年夏回忆口述,由康雄飞、徐进生、李求品、朱宝弟记录整理的巜革命星火燎原》资料显示,念正锵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海上陆战队专业),在校期间,常常夜半借路灯攻读军事书籍,被海军上将萨镇冰遇着并得其赏识。
两年后弃笔从戎考入国民党十九路军训练部学习军事,业成后任霞浦县指挥部训练教官,并兼任保安中队长。任期两年有余,在工作中积极肯干,为人正直被上司选派广州黄埔军官学校深造,学成后任福建省保安厅参谋主任,在抗战时期担任国民党第三战区闽东后援司令部参谋长,协助李树棠将军抗日(当时闽东指福建东部地区,辖宁德地区、福州地区,共十三县市)。闽东沦陷后,任闽西北防务少将训导官。不久因枪伤复发,病逝于南平。其友,爱囯诗人时任闽东行政长官叶可杭悲痛赋诗曰:
喋血四旬病七日,何曾失地不为功。
敌锋已挫将军死,一角河山万古雄。
千年驿道拾遗(五)上图由叶可杭亲手撰写怀念念将军一文,由霞浦县书法家协会主席辛德翔先生亲自书写后挂于念氏宗祠厅内。
现将叶可杭赠送给念氏族人,一本由他撰写的与念正锵将军一起抗战的诗集——《廿里草正集》摘录几首以便再现当年抗战场景。
前作承衫阳抗敌吟社诸君见和再叠前韵
补牢莫及悔羊亡,总为人谋有不藏。
十载阋墙纲已坠,四邻割地国先戕。
甘为汉贼纷从寇,不是胡儿亦叛唐。
我自难平心上恨,参挝未忍听渔阳。
四二一闽海之变
丸泥一粒不封秦,胡马东南迹又新。
敢咎八闽无死士,问防四邑是何人。
城空浪说拼焦土,突直居然未从薪。
窃笑群公真碌碌,当时一策不曾陈。
榕市疏散
几番疏散令重申,不为邦家要为身。
可奈六街犹攘攘,枉教多士劝谆谆。
莫矜隔海难飞渡,要念扶桑是比邻。
内徙无忧人囗密,年来西北正移民。
无题四首
一
名城三战念长沙,固我金汤有足夸。
其奈南风终不竞,依然湖畔动胡笳。
二
孰为痛哭孰行歌,此地由来烈迹多。
报国艰难轻一死,千秋人吊汨罗河。
三
临危报道来生见,大势难回足感伤。
拼得城亡身与殉,六军已不负衡阳。
四
烽火遥遮七二峰,雁飞那得到湘中。
故人一例虚前约,消息都无一字通。
胜利日
由来恃力必招亡,力竭岂缘谋不臧。
此日万邦齐额手,降幡一片出扶桑。
霞浦县长溪诗社副社长、常委周玉明先生为悼念抗日将领念正锵,特撰写七律诗句悬挂墻上
千年驿道拾遗(五)全文曰:
扶桑恶寇逞猖狂,激我同胞勇救亡。
投笔从戎伸壮志,奋身报國斗兇狼。
浦江血战雄威震,闽海鏖兵浩气扬。
留得豪情长勖勉,兒孙世代沐荣光。
千年驿道拾遗(五)
如今,念氏宗祠及念正锵纪念馆已被开辟为德育教育基地。2015年8月31日被霞浦县文体新闻出版局列为文物保护点。
二、朱熹续诗
千年驿道拾遗(五)自西晋太康三年(282)置温麻县(后改长溪县今为霞浦县)以来,有无数的名人墨客沿着通京古道竞相涉足,流寓闽东大地。据考证,流寓闽东的名人有葛玄、李白、陆游、朱熹、王十朋、文天祥、刘伯温、唐伯虎等等。这些名人中,对闽东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南宋的大理学家朱熹。
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朱熹因朝廷“党禁”,以“伪学罪”落职罢祠。他在古田讲学一段时间后经宁德九都的龟山寺,讲学达月余。随后又在宁德籍学生陈骏、龚郯的陪同下,从甘棠堡(今属福安)乘舟至盐田,次日抵达长溪县城(今霞浦县松城镇)。因为避难之故,没有惊动地方官员,乘轿沿城北小路来到龙首庵(今霞浦龙首寺)。曾为县城龙首山麓的山亭匾额题写“白云深处”四字(现存龙首寺中,县博物馆有复制品)。
其后,朱熹由龙首庵来到赤岸,一路游览了水盂村、东虎洋、罗浮村、武曲村、杨家溪等地。
有一日,天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季节。朱熹从霞浦赤岸出发,沿通京古道,缓步而行。一路饱览怡人秋色,不知不觉来到了风景秀丽的饭溪(如今的杨家溪)。朱熹一行看见村头的榕树下聚着许多人。
其中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一个上京赶考的书生路过杨家溪“三叠石”时,迎面走来一个村姑。村姑见这位书生一表人才,眉宇间流露出十分自信,让人感到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书生见这位村姑与众不同,十分聪明伶俐,便顺口出句“展扇半个月”要求村姑应对。只见村姑秀眉一扬便随口对到“击鼓一声雷”。这时,村姑存心也想试探书生的实际才学,便指着“三叠石”朗朗念出两句诗:“三石叠溪边,何时顶上天。”请书生续诗。书生听罢,先是觉得十分简单,非常有把握。接着细而一想就是对不上来。只见书生急得满脸通红,抓头搔耳,像热窝上的蚂蚁,就是续不下去。
书生感到十分惭愧,觉得连村姑都比不上,上京赶考还有希望吗?于是他连连向村姑拱手作揖说:“小生才疏学浅,甘拜下风。我当返回苦读三载,再赴京考试。”说着便唤书童立即返程。
朱熹听了这个故事,确实觉得这个书生这次进京考试肯定会名落孙山。他若想考取功名,定要潜心苦读!朱熹想着想着便替书生续了两句:“山间云雾起,两者便相连。”
从此朱熹续诗的故事,一值囗囗相传至今。致于进京书生的结果说法有两个版本,另种说法是:书生续不出村姑出的下半句,一气之下跳入“三叠石”望夫潭自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