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复盘:关于“动力”主题的回顾
成长,不该是一棵种子成为正能量的无根之树,而应是能从黑暗中汲取能量的真实大树,它的树冠(相当于正能量)伸向天空,它的树根(相当于黑暗负能量)扎根大地。
01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命运”是道,“自我”是一,“关系”和“动力”就是二。这就是说,“动力”和“关系”这两个主题,是姊妹篇,我们可以理解为它们是自我的两个构成内容。
所谓关系,就是我和你;所谓动力,就是我和你之间的能量指向与流动。我们的自我,就是由无数这样的结构(我+动力+你)组成的。
“动力”这一章,就是一直在鼓励大家充分地伸展各种生命动力,它们不该被视为坏东西而被压制,因为那样只会制造黑暗。
02
心理健康的标准:按照“自体+动力+客体”的这个结构,如果自体和客体间的关系是善意为主,那么动力就是活力,就可以充分流动在关系之中。当活力能滋养自体时,就是自信;能滋养客体时,就是热情;“自信+热情”就是心理健康的最简单标准。
如果自体和客体间的关系是敌意为主,那么动力就是破坏力,于是要么不敢流动,要么流动时会真的去搞破坏。
《两种生命力》中,讲了一个形象化的理论模型: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发出的任何动力都像是章鱼的一个能量触角,如果被接住,就变成了生能量,如果没被接住,就变成死能量,死能量继续向外界表达,就变成破坏;向内表达,就变成自我攻击,这也是抑郁的根源。
03
全能自恋:就是我觉得自己是神,我发出任何一个念头或动力,世界都该回应我,否则,我就会变成魔,恨不得毁了世界,而这时就是自恋性暴怒。
全能自恋有核弹一般的爆炸力,是生命力的根本源头,但它必须和现实相结合,如果你能拥有切实的能力和爱,这时就会形成实体自恋,也就是真自信,否则就会是虚体自恋,也就是我们非常熟知的面子心理。
精神病患者,都是活在全能自恋幻觉中的,可是天才们,常常也是受全能自恋所支配的,他们的区别在哪儿?这两天我在读万维钢老师的《高手》一书,书中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天才和疯子都是解除了自我抑制,于是信息会如洪水一般涌进,但天才有更高的智识去做一下筛选和梳理。其实就是,天才能驾驭全能自恋的洪水,而疯子被全能自恋给驾驭了。
04
攻击性:
每个人都不好惹。如果你脾气太好,或周围人脾气太好,你需要知道这可能并不是真的。每个人的心底里,都可能有怒火在烧。
攻击性极具价值。你有攻击性时,才真实,而两个真实的人,才可以建立起真正亲密的关系。如果你剥离了攻击性,你认为这是涵养,但结果可能会变成,你既不能滋养自己了,也不能滋养对方,你们就活在一个虚假的、缺乏活力的关系中。
当然,好的关系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可以容纳攻击性,并把破坏性转化成生命力,这就是 “去毒化”。当关系具有这个品质时,就会成为好的关系,不具备时,就会变成坏的关系。
生和死,将一般意义上的生死做了极大延伸:任何一个动力一旦发出,被接住就是生,没被接住就是死,接住时我们会把攻击性体验为生本能,而没被接住时,就会体验为死本能。
05
锤炼生命的韧劲:
两种时空感。一种是婴儿式的,因为婴儿觉得只有当下这一个时空存在,没有形成一个抽象的“我”,所以婴儿会认同自己的任何一个具体动力,觉得我就是动力,动力就是我。所以,婴儿觉得动力一旦在当下的时空中不能实现,它就死了,这时“我”也就死了。
另一种是成熟的时空感,知道动力在当下这个时空没实现,那还可以通过时间累积和空间变换,增加它实现的可能。并且,动力不是“我”,所以一个动力的生死,不会引起“我”的生死感。
自我效能感,是“我能凭我的能力实现我的动力”的感觉,并讲到幼儿时因为没有现实重大利益的得失,所以是一个绝佳的练习自我效能感的时期,这时候父母不要太越俎代庖。
一旦形成了比较强大的“我”,一个人就该有意识地去挑战自己,不断离开舒适区,让死能量锤打自己,而自己成功转化它为生能量,这个时候一个人就会不断增强。
06
性的动力:依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性无处不在,高耸直立的东西,都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而像容器一样的东西,都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男人潜意识深处渴望成为“世界之王”,击败所有男性,占有所有女性,一旦失败就会变成“恐怖之王”。所以,性动力的确是让人类最不安的一个东西,甚至超过生死。人类因此要遏制它,或者希望把它升华,而文明就是原始欲望升华的结果。
07
希望再次强调,无论如何要展开你的动力。
特别讲了,那些看似封闭而平静的人,可能是处于绝望中。每个人都必然是无数次发出自己的动力,但如果缺乏关系,缺乏客体,那么,这些动力就会从对关系的渴望变成绝望,而沉寂下来。这些动力会集中在潜意识深处,变成各种恐怖的黑暗存在。
这是动力主题的复盘:动力包括全能自恋、性、攻击性。
【112/1000】到底什么是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