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二十有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
夏五月,公至自楚。
庚午,卫侯衎卒。
阍弑吴子馀祭。
仲孙羯会晋荀盈、齐高止、宋华定、卫世叔仪、郑公孙段、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城杞。
晋侯使士鞅来聘。
杞子来盟。
吴子使札来聘。
秋九月,葬卫献公。
齐高止出奔北燕。
冬,仲孙羯如晋。
【传】
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释不朝正于庙也。楚人使公亲襚,公患之。穆叔曰:“祓殡而襚,则布币也。”乃使巫以桃茢先祓殡。楚人弗禁,既而悔之。
二月癸卯,齐人葬庄公于北郭。
夏四月,葬楚康王。公及陈侯、郑伯、许男送葬,至于西门之外。诸侯之大夫皆至于墓。楚郏敖即位。王子围为令尹。郑行人子羽曰:“是谓不宜,必代之昌。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公还,及方城。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曰:“闻守卞者将叛,臣帅徒以讨之,既得之矣,敢告。”公冶致使而退,及舍而后闻取卞。公曰:“欲之而言叛,只见疏也。”公谓公冶曰:“吾可以入乎?”对曰:“君实有国,谁敢违君!”公与公冶冕服。固辞。强之而后受。公欲无入,荣成伯赋《式微》,乃归。
五月,公至自楚。公冶致其邑于季氏,而终不入焉。曰:“欺其君,何必使余?”季孙见之,则言季氏如他日。不见,则终不言季氏。及疾,聚其臣,曰:“我死,必无以冕服敛,非德赏也。且无使季氏葬我。”
译文
【经】
二十九年春季,周历正月,襄公在楚国。
夏季五月,襄公从鲁国回来。
庚午日,卫侯去世。
阍杀害了吴国国君馀祭。
仲孙羯会合晋国的荀盈、齐国的高止、宋国的华定、卫国的世叔仪、郑国的公孙段、曹国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修筑杞国国都的城墙。
晋侯派遣士鞅来鲁国聘问。
杞子来鲁国结盟。
吴子派遣札来鲁国聘问。
秋季九月,安葬卫献公。
齐国的高止逃到了北燕。
冬季,仲孙羯去到晋国。
【传】
二十九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公在楚”,这是为了解释不在祖庙中举行听政的原因。楚国人让鲁襄公亲自为楚康王的尸体赠送寿衣,襄公对这感到忧虑。穆叔说:“先扫除棺材的凶邪然后给死者赠送衣服,这就等于朝见时陈列皮币。”于是就让巫人用桃棒、笤帚先在棺材上扫除不祥。楚国人没有禁止,不久以后又感到后悔。
二月初六日,齐国人在外城北部安葬齐庄公。
夏季,四月,安葬楚康王,鲁襄公和陈哀公、郑简公、许悼公都参加送葬,到达西门外边,各诸侯的大夫都到了墓地。楚国的郏敖即位,王子围做令尹。郑国的使者子羽说:“这叫做不恰当,令尹必然要代替楚君而昌盛。松柏的下面,草是不能繁殖的。”
鲁襄公回来,到达方城山。季武子占领了卞地,派公冶来问候襄公,用封泥加印把信封好了追上去给了公冶,信上说:“听到戍守卞地的人打算叛变,下臣率领部下讨伐了他,已经得到卞地了,谨此报告。”公冶表达了使命就退出去,到达帐篷以后才听到占领了卞地。鲁襄公说:“想要这块地方而又说叛变,只能是对我表示疏远。” 鲁襄公对公冶说:“我可以进入国境吗?”公冶回答说:“君王据有国家,谁敢违背君王?”鲁襄公赐给公冶冕服,公冶坚决辞谢,勉强他,然后才接受了。鲁襄公想不进入国境,荣成伯赋《式微》这首诗,鲁襄公这才回国。
五月,鲁襄公从楚国回来。公冶把他的封邑送还给季氏,而且始终不再进入季孙的家门,说:“欺骗他的国君,何必派我?”季孙和他见面,就和季孙像以前一样说话。不相见,公冶始终不谈季氏。等到公冶病危,聚集他的家臣,说:“我死了以后,一定不要用冕服入敛,因为这不是由于德行而所得的赏赐。并且还不要让季氏来安葬我。”
鲁襄公从去年十一月入楚,到五月份回国,这趟楚国之行耗费了半年多时间,日常的政务肯定都放手了,只是过年的时候各种祭祀庆典活动应该比较多,鲁襄公的缺席才会在史书上记一笔吧!
楚国人让鲁襄公“亲襚”,应该有为难的意思,穆叔想了个招,叫巫师来袚殡,按杨伯峻先生注引礼记说明,这种仪式是“君临臣丧”,我猜楚国人一开始也不懂这种仪式的奥妙,才没有禁止“袚殡”,后来有懂得的人点破了,才又后悔。本来想占鲁国便宜,现在反被鲁国占了便宜。
齐景公即位后改葬齐庄公,算是给自己的这个兄弟一个哀荣,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崔杼弑君后,把葬礼规格削减了,不把齐庄公当国君。
楚国的葬礼上,令尹王子围估计显露出跋扈的态度,郑国子羽才预言,新任楚王不长久。
鲁国的季氏已经完全无视国君了,看上哪个地方直接给人安个谋反的罪名,就直接出兵占领了,然后给国君交个报告就算了。鲁襄公吓怕了,按《国语》的资料,他还想找楚国借兵讨伐季氏,传文没有记录。季氏派出去给国君送信的公冶,认定季氏让他背上欺君的罪名,所以不再为季氏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