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秦风.蒹葭》
河边芦苇郁郁葱葱,青苍苍,深秋的露水结成霜。 心上的人在何处?她就在河水的那一方。逆着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漫长。顺着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就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心上的人在何处? 她就在河岸的那一边。逆着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就在水中的沙滩上。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心上的人在何处?她仿佛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就在水中沙洲上。
初秋的一个早晨,当夏天的露水即将变成秋霜的时候。河边的芦苇非常茂盛,有一个小伙儿,在河边溜达。走着走着,忽然他看见河面上有一条船,船上有一位姑娘正在捞水里野菜。只见她长发披肩,全身素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顾盼遗光彩,长吟气若兰。这小伙一下子就看呆了,妈呀,这么美丽的姑娘不就是我昨天晚上梦见的那位吗?心上的人啊,我终于看见你了。
就在小伙做木鸡状时,姑娘的小船已渐行渐远…..他回过神来一看,急了,忙迈开大步去追。追啊追啊追啊,怎么追了半天,却根本看不到姑娘的影子,小伙儿仔细一想,妈呀,方向追反了!赶紧掉头再追,早已经追不上了。也许由于小伙儿跑得太猛,出现了幻觉,他仿佛看见那美丽的姑娘就在不远的河面上……
从此这小伙儿就得了相思病了,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心人儿在哪里呢? 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天渐渐寒了,芦苇呈出冷寂与落寞,小伙天天守在这儿,终于忍不住对着这片芦苇从唱了起来。
诗歌开头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那个心上的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追求的理想),而那人却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找呀找呀,从“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长着芦苇的秋水边奔波,徘徊了好几个小时,通过这种访求过程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写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诗中描绘的那条阻隔于诗人与伊人之间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显然别有喻意,如果仅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达彼岸,见到伊人,何况诗人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和热烈。因此我认为这条秋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社会的阻力。正是这种阻力,才把两人阻隔在河水的两岸,使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蒹葭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
《蒹葭》是十五风中的一篇,可谓“风”类诗的代表,读它时让我们感受到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韵律美可见一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