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能量
我们今天总在呼唤正能量,不喜欢那些散发负能量的人,无论如何都要把自己装扮成阳光开朗的样子,但问题是负能量并不会因此消失。
怎样消解负能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办法。大体来说,有文化的人借助艺术,没文化的人借助酒精。
威廉·詹姆士说:“对于那些贫苦的、受教育程度低下的人来说,酒代替了交响乐和文学。”这话的意思是,酒和艺术殊途同归,都能把人带入一种迷狂状态,向上一途能产生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神秘体验,向下一途可以消愁解闷、忘忧清乐。
艺术欣赏可以起到很好的情感宣泄作用,但艺术创作才是最好的宣泄。对于既旷达又有文化的天才,艺术和酒可以兼收并蓄,李白就是典型。我们在李白的诗里总能看到醉酒和咆哮,好像全世界都对不起他。
这并不是什么罕见的心态,只是普通人不会像他一样宣泄得无所顾忌。尤其儒家强调的人格修养是不怨天,不尤人;只问对错,不计得失。就算有谁怨天尤人,计较得失成败,总不好表现得太直白。
所以李白是个另类人物,在唐代所有诗人当中,只有他一个人真正意义上让悲伤逆流成河,把负面情绪毫无保留地宣泄到底。这就见出艺术的感受力到底有多重要,它让李白成为李白,而没有成为祥林嫂。
错位
按说李白的人生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有行路难的感觉,他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家大业大,有数不清的钱财供他挥霍。而他为了活成仗义疏财的大侠模样,也确实很能挥霍。
这里先交代一下后话:虽然他在成名之后也算很能赚钱,但偌大一份祖业竟然在他手上全败光了,儿孙的日子都过得很不好。
李白不缺钱,只缺成就感。他虽然诗名满天下,人脉也算遍及朝野,但他的目标太高,要做姜太公、诸葛亮。用今天的话说,这就叫个人能力和个人目标发生了严重错位。
性格
李白偏偏性格天真,完全认识不到症结所在,像传统的知识分子那样,把个人奋斗当中遇到的各种阻碍,都解读为命运的捉弄和奸人的阻挠。
他这样的性格当然不会讨喜,所以不要说奸人,就算是好人也难免成为他的阻力。阻力大了,路自然难行,心里也自然充满了忧愤。在“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时候,他也自然会提起酒壶、握起诗笔,把自己和自己的诗一同灌醉。
做朋友
和李白做朋友不会是一件愉快的事,幸好我们只是隔着一千多年的距离来仰慕他。
李白虽然乍看上去仗义疏财、一掷千金,为朋友两肋插刀,但他只是努力想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而在本质上,他是高度自我中心的。
高度的自我中心和彻底的不以自我为中心,都可以成就天才的诗人。李白是前者的代表,莎士比亚是后者的代表。
我们在遥远的时空之外更容易欣赏李白,因为社会习俗的约束力量往往在他面前无计可施。一个做人做得这样天马行空的人,写起诗来就更加天马行空了。
但翻开史书,李白与潇洒真有很大的关系吗?他想走上人生巅峰,想到骨子里。诗中的李白和现实中的李白,要多矛盾就有多矛盾。终其一生,李白都在现实中苦苦追寻名利,又在诗中呐喊“我不在乎”,假惺惺。然而谁又不是这样呢?
李白的别扭,也是大多数人的别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