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出现以来,一个人的名字,成了我们心中最亮的星,一个人的话语,成了我们最期盼的语言,一个人的身影,给了我们最大的安全感,他就是——钟南山。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也是此次疫情中的“逆行者”,我们心中敬仰的英雄。
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也自有来路。钟南山的成就有目共睹,不再赘述,借此机会,通过在钟南山院士身上看到的种种,探探这位英雄的“来路”……
看1月28号新华视点对钟南山教授的采访视频,看到他说到动情处一度哽咽,眼眶含泪,让人很是动容:医者身份之外,他是一个深情的人。
一个人心里有爱,眼里有温暖,必定有一颗柔软的心。心的孕育和成长,不可回避的是原生家庭的滋养。
插图:韩涵微语
母亲,决定了一个家的温度
从相关资料中了解到,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是一位有温度的女人。
抛开母亲本身在学术事业上的成就不谈(事实上,他的母亲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在事业上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我们只来看看母亲自身的性格。
钟南山的母亲宽容,善良,有人情味,有同情心和爱心,女人身上美好的品质在钟南山母亲的身上有很好的体现。
钟南山回忆他小的时候,母亲对周围的人很好,身边有困难的人,能帮忙的,她尽力伸出援助之手。在1955年时,即使是在自家经济也拮据的情况下,还资助钟南山的同学十元钱,当时的十块钱,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包含的是钟南山母亲千金不换的善良和爱。
母亲决定家庭的温度。
钟南山有母如斯,是他童年的幸运,也是他一生的幸运。温暖的母亲,营造出的是充满爱的、温暖温馨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氛围,是对孩子心灵最好的滋养。
爱与温暖的传承,使钟南山也成为了一个有爱有温度的人。这样的人,才会更有深情,更加的热爱生活和生命。
越是热爱自己生命的人,越是珍重他人的生命。所以,他能在两次疫情到来时,逆向而行。
非典时,他铿锵有力:“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抗击非典,他连续38个小时没有休息,病倒了,第五天好之后又继续回到岗位……
此次疫情发生,他发出“不出武汉,不进武汉“的呼吁,但他自己,却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前线!
艾青在他的《我爱这土地》中说:“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一个薄情的人,不会为了他人舍生忘死。能甘愿不顾个人安危,冲在最前线的人,一定是个深情的人,钟南山,无疑是那个深情之人!
插图:韩涵微语
父亲,决定了一个家的高度
有“中国精神分析播种机”之称的曾奇峰说过:“唯有深情,才有深刻!深刻需有深情垫底。
有了深情,一个人便有了深刻的基础。
深刻的源头,常在父亲那里。父亲,决定了一个家的高度。
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 1932年协和毕业,毕业时已经是年轻优秀的大夫了。
钟南山的父亲一生严谨,没钱没条件搞科研,就把自家天台改造成实验室,养了几百只小白鼠搞研究。父亲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让钟南山帮忙照顾小白鼠。
“看事情,做研究,要有事实根据,不要轻易下结论,要根据自己的观察”,钟南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这种做事风格,也许在帮助父亲照顾小白鼠、看父亲做实验的时候就已经在悄悄地形成了。
所以钟南山说的话,老百姓相信,因为老百姓知道他敢医敢言,但不是胡医乱言,他说的话,一定是基于事实根据和他亲自的观察。
他的父亲75岁时,在身体多病患有眼疾的情况下,还完成了40万字的著作……
父亲的这种追求,对他即是一种鞭策。
“一个人要在世界上留下点儿东西,他就算没有白活。”父亲的这句话,也成了钟南山的追求。
当初做医生,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自己的主动选择。
因为钟南山的父亲是儿科大夫,晚上,街坊邻居和亲戚们会带孩子去他家里看病,孩子病好了,孩子的父母开心,作为医生的父亲开心,他们整个家庭也开心。
开心和成就感,是钟南山对医生这个职业最原始的感受。当他14岁时,“救死扶伤,拯救生命”的理想就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人在某一领域要走得远,走得长久,需要是个“理想主义者”,这里的“理想主义”,是指要有追求,有信念。
钟南山有信念,所以,他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深耕细钻,孜孜不倦,一直学习,一直创新,84岁,仍在进步……
插图:韩涵微语
探讨原生家庭的意义
钟南山成就的起点,是他的“来路”,他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不能决定一个人,但原生家庭一定会影响一个人。
钟南山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好的原生家庭。他的原生家庭,有温度,有高度。
当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不在于其出身学识,而在于其从心发出的善良和温柔。一个目不识丁的女人,同样可以是个满怀爱心的母亲。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不在于父亲的职业成就,一个一辈子耕耘于农田的父亲,一样可以在孩子心中种下崇高的理想。
我们老家当地,即有一个典型的代表。
我的家乡地处中原地区一偏远的农村,在以前汽车不像现在这么满地跑的年代,回一趟老家需要几经辗转倒车,最后一程还需要家里人开个三轮车来接。
十几年前,我们那里还比较穷,而有一家,更是当地数一数二的穷,甚至有人传言他们家里炒菜都要数着滴数放油。
这家有两个男孩儿,当大儿子考上美国的公费留学生时,一度引起了我们当地的轰动。
他有怎样的一对父母呢?从他曾去母校做演讲时的演讲词中,可窥一二:
他的父亲,是种庄稼的好手,同样种玉米,他家的玉米穗比相邻田里长得大,同样种花生,他家的花生果结的果实比相邻田里结得多。
他说他的父亲撒化肥、下种子前每次都要用称一遍遍地称量、计算。他家的草垛每次都是被父亲精心“建造”地实用又有形,被村里人连连夸赞……这些,无形中教会了他认真,踏实的做事风格。
他说虽然他的弟弟是小儿麻痹症,家里因为花钱给弟弟看病而变得很穷。但母亲从来没有抱怨过,一直精心地照顾弟弟,母亲看向他和弟弟的眼神都是温柔和喜爱。虽然家里很少吃肉,但白菜炒粉条,也能被母亲做得有滋有味,让他没有觉得因为家里穷而缺少幸福……
父亲侍弄庄稼时的神情,母亲眼里的爱和温暖,是他在追求学业和事业道路上不竭的动力来源…..
钟南山和我家乡的这位“逆袭者”的经历,正好印证了心理学里的一个观点: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说什么,做什么更重要。
这给为人父母者的一个启示,是教育孩子方式的问题:与其一直盯着孩子,教育孩子怎么说,怎么做。不如分更多的精力去反观、提高自己。
随着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这是一种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归咎”原生家庭的现象:一些人会把自己的失败、不幸福、不如意归咎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归咎到父母身上。
也许这也是成长之路上必经的或长或短的阶段。就像徐峥导演并主演的《囧妈》,剧中徐峥扮演的徐伊万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节。
但是也唯有能客观而勇敢地正视过去的问题,才能让人格产生松动,从而让人格得以重建和成长,进而真正地改善父母子女间的关系。
就像《囧妈》中的徐伊万,经历过冲突和痛苦,最终和母亲和解,这个时候的他,也才有能力,给母亲一个大大的、深情的拥抱!
插图:韩涵微语最后,借拙笔浅文,致敬钟南山院士;致敬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
感谢韩涵微语老师指导!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都是见证官:见证优秀 共同成长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
02 发私信给:朋友是老酒 瑾字翁 王大珊 韩涵微语 无色生香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