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爱好者
冬至:“阴阳”相争的吃货佳节,你想怎么度过?

冬至:“阴阳”相争的吃货佳节,你想怎么度过?

作者: 集市里的养猫小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2:16 被阅读8次

    ​​文:羽蒙

    两千五百多年前,人们便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冬至佳节。二十四节气中,它是尤为重要的一个,而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它依旧是突出的那一个。古时,民间素有这样的说法,“冬至大如年”,值此时节,漂泊异乡的游子都要回到家中过节,家人围坐一堂,其乐融融。

    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绵长。自冬至起,天地之间,阳气越发兴盛变强,循环往复之始,是为大吉。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相传,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正值阴阳交替、阳气始生之际,泥土中生存繁衍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好似缠绕成结;麋,虽与鹿同科,其角的朝向却有所不同,古人认为角向后而生的麋为阴,阴阳相替的冬至,使麋有感进而解角;与此同时,山中的泉水流动自如,携带一缕温热。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天气回暖,各式活动自然必不可少。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神灵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要祭天祀祖,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禳灾祈福;寻常百姓也会拿出积蓄添置新衣,向父母尊长祭拜,热闹堪比过年。

    关于冬至,印象最深的便是饺子、羊肉汤,而在吃货面前,又将开拓另一片美食天地。“每逢佳节胖三斤”,面对如此佳节,吃货们也越发有了大胆开吃的理由。

    北方的饺子,南方的汤圆

    记得念大学时,某年冬至,一整天都听到周围的同学说今天要去食堂吃一碗饺子,而当我们上完最后一堂课奔向食堂的时候,却被告知饺子已售光。

    饺子的起源,相传与医圣“张仲景”有关,原名“娇耳”,为驱寒取暖而发明,后来人们记挂着他的恩情,便将吃饺子的习俗流传下来。在北方,素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到了南方,这一习俗则演变为吃汤圆。“吃了汤圆大一岁”,用糯米粉制成的汤圆,是团圆、圆满的象征,入口软糯甜腻,既可祭祖,又可互赠亲朋。

    冬至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时节,安徽人主张吃面,热腾腾的挂面,上面铺一个煎蛋,一碗下肚,温暖而满足。再来一个香糯的南瓜饼,甜到心坎里。

    羊肉汤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某年冬至吃了樊哙煮的羊肉,对其赞不绝口,人们纷纷在此佳节吃羊肉进补,求得来年的好兆头。羊肉性温,既可抵御风寒,又能补虚益气,将羊骨投入锅中熬制成汤,再把肉与杂碎放入其中煮熟,拌以佐料,一口美味的羊肉,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汤,暖意不觉而生。

    江南米饭

    到了江南水乡,人们欢聚一堂共吃一碗赤豆糯米饭,驱避疫鬼,祛病防灾。糯米味甘、性温,能够滋补阳气,吃完会周身发热,配上腊肉、花生米、芝麻、香芹,入味可口,喷香诱人。

    台湾糯糕

    至今,我国宝岛台湾还沿袭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将糯米粉捏成富有吉祥福寿寓意的动物的形象,蒸熟祭祖。宗亲齐聚,开怀畅饮,联络缓和久别渐疏的感情,是为“食祖”。

    看到琳琅满目的美食,你是不是也蠢蠢欲动了呢?

    本文由卓米诗词汇签约作者原创,版权归卓米诗词汇所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冬至:“阴阳”相争的吃货佳节,你想怎么度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jm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