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晚上,我们计划组织线上读书活动,在群里征集大家的意见,有姑娘推荐了《我的青春在哈佛》,推荐理由是此书绝对和什么哈佛凌晨四点半的鸡汤不同,看过之后人很有干劲。我最近状态的确有点萎靡,再加上也是书荒期,想着看看励志类的书也倒也不错,于是便从亚马逊上买了电子书来看。
本书讲述的是一位韩国女记者,在工作十年之后,去到哈佛深造的故事。本书以一位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自己在哈佛的故事,也向我们展现了那些在我们眼里个个是大神的哈佛学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看豆瓣评论,有人说这是本励志书。我不觉得这本书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励志书,可是书里的很多句子又让人读来热血沸腾,比如【辛苦的事可以选择不做,不做就不会感到辛苦,但是如果无法忍受辛苦,就不可能再往前跨越一步。山的那头有些什么,只有挥汗越过山头的人才看得到】,【人们羡慕哈佛的学生,羡慕他们的生活,可是像他们一样快乐而充实,疲惫而满足并非哈佛学生的专属权益—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这点,才是最可惜的】,又比如说【回顾大学时期,没有像哈佛学生一样有计划的认真读书并不是我感到最可惜的事。最可惜的事,是我不曾在年轻时挑战自己的极限。】
看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有相当大的触动。前两年因不想提前进入社会,想在学校里面再沉淀几年,才选择了继续读研。回顾自己之前和现在的状态,总觉得读研的日子被自己白白辜负了一大半。从来没有岁月是可以回头的,在学校学习的时光又何其难得,想到这些不免自责起来。
本书用极大的篇幅描绘了哈佛大学的学生在极其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是如何利用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来最大化的利用时间发挥自己的潜能。哈佛的学生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看似自由,却可以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能耐。印象很深刻的是作者的一位学长所说的,哈佛就像一条大河,所有人都在自学游泳。当然,我承认,他们之所以是哈佛学生,天赋也是没得说的。
如今,看此类书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不再有盲目的激动和说做就做的傻劲。前几年成功学泛滥,各类励志书层出不穷,什么《如何成为百万富翁》、《成功之路的捷径》更是让很多对成功狂热的人失去了理智。最近一年国内掀起一阵创业潮,90后的创业才俊吸引了很多投资人的眼光,当然也使得很多大学生蠢蠢欲动,尤其是国家现在这么支持大学生创业。
前段时间,靠在互联网上卖情趣用品走红的90后马佳佳发表了演讲,演讲名叫《绝望的大学生》,开篇就说本文献给那些渴望在身强力壮的年纪,完成阶层流动,获得财务自由的年轻人。马佳佳的演讲内容遭到了互联网上很多人的抨击,暂时不论其演讲的逻辑性,内容的周密性,光是开篇的这句话就不得不说马佳佳真的很厉害,她get到了很多年轻人的痛点。尤其是大学生,三观尚未完全形成,正处于迷茫的人生阶段,常常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这时候,一个在某些方面有影响力的人物毫不留情的指出你的绝望和迷茫,顺带批评一下你在心里早就骂娘了N次的大学教育,好像一切令你现状不满的根源就是教育体制,末了又拿出自己坎坷的成功经历,于是,看台下的各位也觉得自己可以取得和台上的演讲嘉宾一样的成功。
很多励志书或者演讲的核心在于告诉别人,只要你这样做,你也可以的。这对于很多急于改变现状的人而言,无疑是打了一阵鸡血。冲劲上来得快,自然也走得快。鸡血威力越好,就说明一个人之前越放纵自己,不能对自己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否则,怎会翻一本区区几百页的书籍,怎么会短短几个小时的演讲便摩拳擦掌,以为自己对个中奥秘了然于心。成功的经验都是无法复制的,就像我喜欢的达达令姐姐说的,不要拿着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
大学时代,学校经常会组织那些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的学长回来给我们做演讲。那会我们学院有一位特别出名的创业成功的学长,学校更是每年都把他请回来。学长们所说的内容不外乎都是自己当年是如何在经历了艰辛之后,最后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然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取了一些经验法则,希望学弟学妹们会有所收获。
这样的演讲或者交流会,我在大学四年差不多听了10来场,每次我都特别认真的把精华内容记在小本上,生怕没有记录下来自己以后就找不到前进路上的明灯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听完后都特别兴奋,个个都是一幅“幸好今天听到了这场演讲,从明天开始,我要认真利用大学生活的每一天!”结局自然是三分钟热情一过,之前什么状态还是什么状态。
现在回过头去看,其实并非是学长们的经验没有借鉴性,是因为我自身那会还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哪方面擅长,哪方面欠缺,迷茫的时候特别希望有人能告诉我怎么做,这个人是谁好像都不要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会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听到某某学长的创业经历自己也想着以后尝试去创业,听到某某学姐做销售不过两三年,就在市中心全款买了一套房子,又觉得做销售很好,来钱快。似乎只要是光鲜的经历,能给人带来实际价值的经历,比如房子,车子,票子,我都觉得这条路还不错。这样的结果就是我无法从别人的经历里分辨出哪些对于我是真正有用的东西,而哪些是虽然特别有用,但是完全不适合我的东西。
一不小心好像就扯远了,啊哈。我在《假如我的青春在哈佛》里面看到了一些励志的东西,不过和几年前想比,差别在于这些励志的话语并没有激发我的盲目的热情,我一边看,一边审视哈佛学生的哪些学习和生活方法值得借鉴。比如,我现在很缺乏时间管理,经常忙起来就觉得没有头绪,觉得自己的生活怎么一团糟,抓狂的时候甚至会想和别人来个世纪大撕逼。而哈佛学生完全是按照严格的时间计划来的,这使得他们在完成超级多的学业任务的同时,又能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这种方式一直是我比较推崇的,无奈自己的时间规划能力实在太差,常常分不清主次,很多时间白白浪费掉,想想都心疼啊。
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真的就是一枚智商特别普通的女青年,我想,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再一次坚定了自己不去和优秀的人攀比的信念,即便他们的生活和人生真的精彩到让人流口水。于我而言,做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点一点努力完善自己,成为一个不那么普通的普通人,才是最适合我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