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讲述义乌人从一穷二白到创业致富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正在热播中,从弹幕上络绎不绝的“义乌人报到”“金华人报到”“温州人报到”,就能感受的到这部电视剧在浙江人心目中的地位。
![](https://img.haomeiwen.com/i1756677/a3912e4bff763d7c.jpg)
剧中张译饰演的鸡毛和殷桃饰演的骆玉珠相识于火车上抢窝窝头,生活在桥墩下抱在一起互相取暖,被人以投机倒把的罪名到处追赶,鸡毛离去,玉珠一等等他三年,玉珠离去,鸡毛找遍全国找她八年,各种艰难险阻妨碍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扣人心弦。(实话说看到玉珠给其他男人生了孩子,我都看不下去了,泪目。)
但是我不是写爱情专题的作者,能不能从财经专题的角度来看这部热播剧呢?
其实更有看头!(要不是对义乌人的商业模式感兴趣,我还真没有决心能坚持看到剧终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756677/20e2f0711f292d77.jpg)
一、说到义乌大家想到的都是亚洲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可是义乌最早就是由卖货郎的拨浪鼓摇出的鸡毛换糖发展起来的。
电视剧第一集就演到鸡毛换糖的商业模式,不要小看鸡毛换糖,里面蕴含了义务人最古朴的商业智慧:
》进四出六
》赚1分钱撑死,赚1毛钱饿死
》做生意要拜四方码头,结人缘
简单的商业模式,微薄的利润,却养活了陈家村一整村的人。
二、第二集鸡毛爬火车走遍全国,靠着鸡毛换糖,糖换鸡蛋,鸡蛋煮熟爬火车卖,逐渐丰富了商品类别。
第三集鸡毛回到陈家村,目标是带领全村人一起致富,他盯上棉厂废弃的棉布头,结果骆玉珠与他不谋而合,抢先一步将棉布头买下,他们合伙带领陈家村全村人一起将棉布头加工成拖把,再拿去集市上卖。这项举措让陈家村的鸡毛换糖,从纯贸易业向制造业转变,卖货郎也从个体户经营向企业化升级。
三、第五集鸡毛来到养殖场考察,发现猪崽极度缺乏饲料,当晚,鸡毛召集村里的人,商量一起凑钱去买大麦,转手给缺饲料的饲养场,众人一致同意。
在80年代,鸡毛就已经开始了融资、集资搞大宗商品的贸易,其中的风险与相对应的胆量让人叹服。
四、第六集骆玉珠的袜子在商场卖得很好,陈大光等人的商品却无人光顾,鸡毛告诉他们发现顾客需求的道理,“不是没有赚钱的方法,而是没有看到赚钱方法的眼光”。
骆玉珠带着鸡毛去国营袜厂进货,门卫不让进,他们就翻墙,销售不肯卖,袜子只专卖上海,留下一点卖给厂长的亲戚,骆玉珠和鸡毛就装成厂长的亲戚买下了袜子。所以陈大光等人不肯自己动脑子,老是想着别人赚钱容易,却不知道别人赚钱背后的辛苦,如果派陈大光去进货,估计回来只会告诉你,门卫不让进,即使侥幸进了门,也会说人家那袜子专卖上海的,我们又不是厂长亲戚,怎么买?问题总是一大堆,而像骆玉珠和鸡毛这样善于解决问题的,才是商业人才。
网友评论